让学生回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对比,并逐条分析条约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在分析条约的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特征入手分析。 四、三国干涉还辽 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所学内容,俄国一直垂涎中国东北;1892年俄、法签订条约结为盟国;德国在太平洋地区占有一些岛屿,不乐见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强大。使学生认识到:三国干涉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其根本目的在与维护自身的在华利益。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利用书中《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形势图》讲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经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台湾军民抗日斗争的补充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分析、讨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列强对日本侵华所采取的态度、清政府对战争采取的政策、预测战局的发展、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提供与教学有关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材料,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的"大陆政策" 2.国际形势及列强的态度 3.国内形势及清政府的态度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战争的爆发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3.战争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 4.战争的性质及结果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和影响 2.三国干涉还辽 四、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 2. 丘逢甲、徐骧组织抗日义军 3.台湾保卫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