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长达52万6千5百余字的《史记》中竟然没有出现一个“谈”字,对此现象的理解正确的( )①司马迁的父名司马谈,司马迁为了避讳父命②“尊宗敬祖”的宗法制的影响 ③是等级制度和绝对君权父权夫权制度在文化上的反映 ④司马迁的行为是愚昧思想的体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3.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赏看风景时,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他”指的是( ) A.老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4.“彼汾(汾水)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此文应该出自于《诗经》中的( ) A.《雅》 B.《颂》 C.《风》 D.《晋风》 5.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置疑 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6.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文明有三大传统,你认为不包括( ) A.信仰自由 B.海外开拓 C. 理性与科学 D. 民主与法制 7.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8.“法国革命使德意志人敏锐地意识到了国家。”这句话表明( ) A 促进了德国的建立 B.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统治 C.帮助德国完成统一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9.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的知识分子: A、主张向西方学习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10.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11.以下名言或描述体现批判现实主义内容的是( ) ①“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②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④“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13.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1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15.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中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文化昌盛的康乾时代”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应该是( ) ①避暑山庄②道光皇帝③军机处④《红楼梦》⑤吴敬梓 ⑥《国闻报》⑦《四库全书》⑧时务学堂 A.①②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D.①④⑤⑧ 16.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 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与封建势力妥协 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这位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是( ) A.卢梭天赋人权 B.伏尔泰开明专制 C.孟德斯鸠三权分立D.狄德罗宗教信仰自由 18.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20.《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 ) A.赞同分封制 B.赞同郡县制 C.反对分封制 D.反对郡县制 24.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 A.采取余粮征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2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二、非选择题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年)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一摘自马克尧《世界历 史·中古部分》 材料二:诗人但丁(1265~1321年)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摘自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举世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 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分)这些观点产生的相同原因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的主要思想,(2分)与材料一、二相比,有哪些新发展?(2分) (3)总体上看,上述思想对西方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回答:(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3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5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