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练习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
    34.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提示: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只交答题纸。
    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试题
    历史试卷
    出题人:杨文平 审题人:王志红 张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8分,第32题12分,第33、3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回答问题。(8分)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32. 回答问题。(12分)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2分)
    (2)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3)材料二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4分)
    (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33.请回答:(10分)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双方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3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之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5分)
    (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比较,有何相同和区别?(2分)
    34.请回答:(10分)
    (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3分)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2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5分)
    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
    CAADDACBBAACABc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ADDBBCDDDBACDAA
    31、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
    立军功(2分);努力耕织(2分)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分)
    32、(1)秦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
    (2)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6分)
    (3)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5分)
    (4)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3分)(只要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3分。)
    33(1)争论是否应该实行募役法。(1分)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1分)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1分)
    (2)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1分)他“关心疾苦”是要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2分)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1分)他“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1分)
    (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1分)区别是材料三反对的态度更为激烈严厉。(1分
    34、(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