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东海二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0分。)
    2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唐朝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4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有何根本差异?(4分)
    (4)综合上述问题,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2分)
    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在魏孝文帝末年到魏宣武帝之初,“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郎者,不可较数”
    ——《洛阳珈蓝记》卷四
    材料二:朕(魏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三:484年,北魏政府诏令规定:“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后增调外帛满二匹。” ——《魏书•食货志》
    材料四: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是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经过这一场伟大的民族融合,早先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都不再以一个单独的民族存在了,他们都接受了汉族的文化,融汇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经历了民族融合洗礼的中华民族,由于其他民族血液的补充,我们古老的民族与文化,都获得了新的力量,变的更有朝气,生机勃勃。 ——《改革通鉴》
    请回答:
    (1)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经济措施直接促成了材料一中描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这一措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3分)
    (3)材料三中的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2分别)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魏孝文帝改革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简要评述一下,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的历史意义。(6分)
    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3分)
    贵族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分)
    结合史实说明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奴隶主贵族的不同态度。扼要分析其成因。
    东海二中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ADCDBDCD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ABDCACBBA
    二、主观题
    21.
    (1)答: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4分)
    (2)答: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2分)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事,使决策更有科学性。(2分)
    (3)答: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4分)
    (4)答:启示:国家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政治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应坚持人民民主或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
    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2. (1)均田制。(2分)
    (2)措施是迁都洛阳(1分)。意义:(1)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巩固北魏的统治。(2)有利于减小改革的阻力,推进改革;(3)有利于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民族融合;(4)中原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可以为北魏政府提供稳固的统治基础等等。(2分)
    (3)相对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2分)
    (4)仿效汉族典章制度修订官制礼仪;令士民改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增加汉人在官僚中的比重等(4分)
    意义:(1)有利于北方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2)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
    (3)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23.
    (1)梭伦: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1分)。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地位;组建民众法庭。(2分,任一点2分)
    商鞅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严厉打击奴隶主贵族。(2分)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井田制和分封制。(2分,任一点2分)
    (2)成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梭伦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3分)
    所处时代不同:梭伦处于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商鞅处于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