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20、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列强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做法,其相同的原因是( ) A.列强在中国的权益被取消 B.新成立的政府和列强的制度不同 C.本国反动势力的要求 D.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1、1958年“左”倾错误表现为 ①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②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③发动了建立“一大二公”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全党范围掀起大规模的“反右 倾”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炼钢 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2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24、最早实践近代资产阶级分权学说和权力制约理论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二、本卷共4小题,共52分。 25. 从古代到近代,中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经历了从“中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转变,它们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回答以下问题: (16分) 材料一: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6世纪后期起,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1)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的“中学西传”为什么能够实现?(3分) (2)明朝后期至清朝雍正期间,在中西文化交流上以“西学东渐”为主。为什么“西学东渐”从此开始?结局如何?(3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著名文献: (3)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再度兴起。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与前一次的相比较,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的这些历史文献反映的新的思想,说明它们是怎样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的?(6分) 材料四 “老公在读MBA,儿子在看NBA。” “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Coogle ——网友语录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2分) (5)从“中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转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2分) 26、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可发展的突出表现。(2分) (2)明清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有何新的发展?(2分) (3)中国近代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