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台州市 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期末质量评估测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台州市 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历 史 2010.0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周初分封制有一个重要的内在特征是
    A.周王亲自主持B.以血缘为纽带C.分封七十一国D.奖励有功之臣
    2.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①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②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③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
    ④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为八思巴(土蕃的大喇嘛,主持宣政院)之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以上材料表明
    ①宣政院是统辖西藏地区政务和军事的地方机构
    ②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③元朝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④八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商埠中,涉及今天我国直辖市的有
    ①《南京条约》 ②《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5.“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材料中的“乙未”应指
    A.1894年B.1895年C.1898年D.1901年
    6.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7.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教,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以后所作的努力有
    ①召开国民党一大 ②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8.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B.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D.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9. “人之初,性中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这段文字出自《抗日三字经》,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沦陷区的一种手抄本,据说出自抗日名将张自忠之手,主要描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下列可作为此手抄本战例的是
    A.黄海战役B. 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10.“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我们为着争取我们民族的生存甚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1.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2.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展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画面。下列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有
    ①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 ②会场背景悬挂着五星红旗和毛泽东画像
    ③会议作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的决定 ④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13.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4.首先确定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B.都开展了武装斗争
    C.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都实现了国共合作
    16.1990年,海峡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表明两岸
    A.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B.政府间形成了直接对话机制
    C.直接“三通”的局面终于形成D.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A.缔结同盟关系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结伴而不结盟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①英国下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美国总统 ④德国联邦议会议员
    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