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龙东南六校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测试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2.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B.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23.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是有现实性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24.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因为
    ①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农民享有一定的公民权利 ③ 摆脱了村社的控制 ④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由英、美派观察员列席中日双边谈判。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和《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应将前德国胶州湾租借地归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开为商埠;日本撤退驻青岛和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军队;胶济铁路归还中国……
    材料二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美国国务卿休斯解释所谓“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时说:“中国为一有主权独立之国家,在有效条约所限制之内,中国自有行政之自由。”公约的核心是确立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回答:
    (1)从材料一看,《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与《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区别?这是不是完全依赖美国对中国人民的“帮助”?(5分)
    (2)据材料二说明《九国公约》是否“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 5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在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1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陈启元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当地人群起而攻之,说是高烟筒有伤风水,男女同厂有伤风化等。-------慈溪太后有一辆法国使馆赠送的轿车,因为司机无法给她跪着开车而置之不用。
    材料三 1953年7月8日,美国“黑船”舰队闯入日本横须贺港,在炫耀武力之余,还用电报机、望远镜、钟表、蒸汽机向日本人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当一部小型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与西方的差距。一天夜里,一个日本青年偷偷爬上“黑船要去美国学习。后来,他前往欧洲,详细考察了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回国后,他参与了明治政府的几乎所有经济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维新从哪些方面给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中日两国在认识上有何差别?这一差别对19世纪下半期两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7.(15分)“转折”是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状况,如方向、形式等。在历史上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转型的变化就是转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
    (1)改革名称 商鞅变法 历史地位 是秦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主要理由(3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发展的转折点
    主要理由(4分):
    (3)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主要理由(4分):
    (4)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主要理由(4分):
    28.(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3分)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2)上面两幅图片说明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有关史实说明。(6分)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试从经济的角度说明“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的道理。(6分)
    龙东南六校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27.(15分)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确立了一系列新制度,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使秦成为强国。(3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4分)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建立了近代司法体系,实行地方自治,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4分)
    日本明治维新: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4分)
    28.(15分 )(1)A:杜鲁门主义;B:经济互助委员会;C:华约组织。(3分)
    (2)格局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2分)史实: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经济实力大增,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分)
    (3)经济多极化有利于制止战争;经济全球化制约战争;经济发展才能解决难民流动等影响稳定的问题。(6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