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银川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为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B.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和子女入仕并非明清时期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之一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商人的财富大量消耗于非生产用途,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力较弱
    24.“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26.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
    2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28.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29.韩愈《师说》中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文中的“六艺”亦指“六经”,是在儒家经典“五经”之外另加
    A.《论语》 B.《春秋》 C.《乐经》 D.《礼经》
    30.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1.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33.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34.《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35.“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
    第Ⅱ卷(50分)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