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拜泉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计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高考资源网yjw 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的这番言论说明他(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自习乱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高考资源网yjw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3、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高考资源网yjw 4、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 )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D.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 5、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6、.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yjw 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7、无论学术界还是广大读者,都一致认为:作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这部著作是( )。 8、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 A.孟轲《孟子》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9、《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影响有限。而就在美国侵略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上述材料说明( )。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深重 B.《海国图志》在中国的思想价值不高 C.日本进行变革的社会基础好于中国 D.近代以来日本不断模仿中国的近代化 10、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17、18世纪发展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11、《大众日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渑池会上桌上放着一些竹简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12、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13、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 A.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B.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D.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领域 14、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5、毛泽东在很多场合说过“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有( ) ①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在批判“左”倾错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