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湖南长沙市一中2010年下期高二历史期末练习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1、“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22、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3、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公元前6—4世纪古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的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24、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改革
    A、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25、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24分)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奖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分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2)结合史实说明,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奴隶主贵族的不同态度及其措施。(8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并分别说明这两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8分)
    (4)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7、(26分)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图1 图2《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四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秦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图1并结合材料三,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一中图2及所学知识,说明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6分)
    高二文科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DBCB 6—10 BCACA 11—15 BDDCC
    16—20 ADDBD 21—25 BBBC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商鞅:君臣司法——以君主为核心,目的是维护君主为首的统治者的利益(2分)。
    梭伦:公民参与司法——以雅典公民为核心,维护公民集团的利益(2分)。
    (2)梭伦: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2分)。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地位;设立公民陪审法庭法庭等。(2分,任答一点1分)商鞅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严厉打击奴隶主贵族。(2分)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井田制和分封制等。(2分,任答一点1分)
    (3)同:等级划分;官吏任免;重视经济发展。(4分,任答两点)
    目的:梭伦: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挽救贵族政治面临的严重危机。(2分)
    商鞅: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2分)
    (4)梭伦:促进工商业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分)
    商鞅: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27、(1)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任答三点,6分)
    (2)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6分)
    (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任答四点,8分)
    (4)德意志分裂割据; 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6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