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7) 一、选择题(12个小题) 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2.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位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5.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 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④修筑驰道( ) A.①②④ B.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 ) A.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B.给秦朝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C.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D.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7.“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有利于社会稳定 8.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 B.民族政策开明 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 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 9.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点是( ) 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 C.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10.年轻的康熙继位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铲出鳌拜势力 B.平定三藩叛乱 C.收复台湾 D.抗击沙俄侵略 11.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有利于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景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为,包括(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3个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3分)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克伦威尔?(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历史上,共和制只是存在于城邦国家(如希腊的雅典共和国).一旦地域扩展,中央集权的政府就会发展成帝制. 材料二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时,13州结成的是松散联盟.中央政府权力很小,不设置国家元首.它只是13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一个协调机构,它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和军队,无权向各州课税和规定商业活动.各州享有独立与主权,它们各行征税、征兵、发行货币,自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