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这是一位学者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中,“一个根源”是指: (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的多极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和平的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主观题(31题15分,32题14分,33题11分,共计40分) 31.(15分)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 甘地 孙中山 (1)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6分) 材料二 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三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四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2分)?依据上述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3分)ks5u 材料五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3)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4分) 32.(14分)在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各种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美国 1930218266162512498699 1933183351452333524570 1934292455709540707803 19353009661607646867806 193631311492332892995932 19379401235329812458901032 19381740746741518639191131 ——根据《大国崛起》相关数据整理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3分) ⑵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 ⑶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⑷鉴于二战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的需要,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