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帝祖训》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2分)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1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是如何限制宰相权力的?(3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1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1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1分) (5)综合上述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32、(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材料五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2分)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五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2分)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4分) 33.(12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1分)。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2分)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4分)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3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2分) 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处死查理一世 图二: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材料二 ……,爱尔兰人在1641年到1652年由于战争而丧命者达50多万,经过战祸而活下来的人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① 获利最多的是大资产阶级、新贵族,这就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为巩固其既得利益,他们时时刻刻感到爱尔兰起义的威胁,最害怕的是有一天爱尔兰广大农民起来反抗。在他们看来,只有在英国建立 ② ,才有可能保爱尔兰的“安全”。由于克伦威尔……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克伦威尔身上。所以,马克思说过,“实际上,克伦威尔时代的英吉利共和国就是由于爱尔兰而覆灭的。” ——摘自《凤凰网》(2009年10月) 材料三 克伦威尔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缺点,但那是伟人的缺点。在评价克伦威尔时首先应肯定他是一个伟大人物,他所做的一切是他为那个时代服务的。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8年第4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分别对当时英国政局的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横线上①、②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列举下同时期在对外方面克伦威尔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另一个措施。(2分)依据材料二,我们应怎样理解“克伦威尔时代的英吉利共和国就是由于爱尔兰而覆灭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克伦威尔“是一个伟大人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 3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出现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恶果、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所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就没有野心家,到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1)根据材料指出出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 (2)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上提出的民族主义的含义(2分);1924年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释有哪些新的发展?(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当时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