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土耳其在埃及推行的包税制规定 ①凡是贵族都可以获得包税权 ②包税人可以随意在包税区内向农民收取地租和各种捐税③包税人实际上成为土地所有者 ④包税人将包税区土地租给农民耕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7.阿里推行的土地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但不包括( ) 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大发展 C.推动了埃及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 D.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8.下列不属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目的的是( ) A.维护统治,抵御外来侵略B.消灭马木鲁克,夺取其包税领地 C.富国强兵 D.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 29.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和设备应是( ) 二.材料题﹙共40分,其中31题19分,32题10分,33题11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戳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5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4)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 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5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