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李时珍之前,我国已存在《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等药物学著作。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帮助父亲更好地行医 B.名扬天下 C.纠正过去医书的错误 D.入朝为官 解析:选C。在李时珍之前虽存在药物学著作,但错误不少,药材名称混乱,所以李时珍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纠正过去医书的错误。 2.《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如下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B.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 C.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D.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解析:选D。本题属于图文结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药物形态图能够为人们提供直观明了的信息,可以把许多形状复杂的药物描绘出来,从而增加对各种药物的感性认识,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主要是为了”的要求,B项与药物学著作的自身特点相悖,C项与图中没有反映药物分类的信息不符。 3.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序言中写到:“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这说明( ) A.《本草纲目》内容比较全面详实,并涉猎多科 B.《本草纲目》流传范围广泛,传到海内外且时间长 C.《本草纲目》分类比较科学 D.李时珍知识比较渊博 解析:选A。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所给材料的理解,题干中所给材料说明《本草纲目》内容全面。 4.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 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 D.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 解析:选A。问题问的是“科技”,只有A项符合要求。 5.(2011年华南师大附中测试)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覼(叙述)。善医,即以医自居。 ——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 材料2:时珍曰:“ ,乃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沉者为 。曜仙谓白花者为 ,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 ,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 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 材料3: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 ——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2、3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的? (4)综合上述材料慨括指出李时珍的治学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这一历史人物及其行医的特点。第(1)、(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3)、(4)问,李时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 答案:(1)因素: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科举受挫;博学。 (2)问题: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药性记录不准。 (3)解决:研读;请教;实践;总结。 (4)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选择题 1.父亲希望李时珍走科举之路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B.民间医生的社会地位卑微 C.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出人头地 D.李时珍聪明好学,14岁就考取了秀才 解析:选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希望儿子读书做官,光耀门庭,是封建社会中国百姓的传统理念;将医学视为末学杂流,也是中国的传统观念。D项是题干的“果”,不是“因”。 2.李时珍在太医院担任院判不到一年便托病辞职回乡,主要是由于他( ) A.打算编纂《本草纲目》 B.淡泊功名 C.打算闭门读书,潜心研究 D.心系民间 解析:选B。院判是太医院的官员,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辞职,都足以说明李时珍对官位的不留恋和对功名的淡泊。 3.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一切说明( ) A.善于抓住时机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B.善于写书能促使人取得卓越成就 C.坚持不懈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阶梯 D.只要克服重重困难,就能使人达到预期目的 解析:选C。本题考查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强调李时珍、达尔文、马克思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终成大业。 4.某中学生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本草纲目》,他借阅后虽然有许多读不明白的地方,但通过阅读他( ) ①初步了解到了《本草纲目》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②认识到祖国古代传统医药学的博大和精深 ③为李时珍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 ④成为一个精通医术的科技青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属于情景材料式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全面认识。《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巨著,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重大成就,又体现了李时珍的探索勇气和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本草纲目》的内容全面精深、专业性强,不可能通过初步阅读就可以精通医术,故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5.《明史》记载:“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上述材料不能显示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 ) A.针对时弊 B.虚心求教 C.查漏补缺 D.旁征博引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判断能力。虚心求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