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学段(模块)考试历史(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70分共)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是由于 A.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B.井田制的瓦解 C.私学的兴起 D.出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2.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 A.用“仁政”治国安邦 B.唯物主义观点 C.重视百姓的疾苦 D.实行民主政治 3.下列主张中,明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思想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 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着眼于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性善论”的主张 C.“民贵君轻”的思想 D.“大一统”的思想[ 6.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儒家“民重君轻”思想的影响 B.抗清斗争的高涨 C.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人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私有制 C.倡导民主自由 D.反对中央集权 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其原因不包括 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B.主张“工商皆本” C.强调经世致用 D.彻底否定儒学,创建启蒙思想 9.四大发明中,促使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10.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依据古代科技史知识判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先进文明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西方近代科学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D.阿拉伯人、法兰克人照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11.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行书 12.要从《诗经》中更多地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阅读 其中的 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1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该词作的艺术风格属于 A.婉约派 B.豪放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 14.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文人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油画 15.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了一股新思潮。“新”是因为它的内容包括 A.反对封建专制 B.提倡工商皆本 C.师夷长技 D.走向共和 16.近代中国被喻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康有为 D.梁启超 17.促使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 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 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 D.洋务运动的失败 18.康梁维新思想的主要贡献是 A.确立中体西用的治国主张 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19.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的译著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庶民的胜利》 20.引发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戊戌变法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 21.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这主要是指 A.近代政治变革缺乏民众参与 B.政府党和在野党之间争斗激烈 C.中国人民缺乏革命的觉悟 D.中国缺乏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22.毛泽东认为“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C.十月革命让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暴力革命的重要性 D.中国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中得到了锻炼 2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4.下列图片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 2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26.下列文献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C.中共八七会议的决议 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27.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民人数占大多数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