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下册学业水平同步检测(带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1.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英国内阁却是重要的决策机构。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阶级立场不同。
    32.2001年,中国、苏联、哈萨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打成“上海共识”。
    3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基础教育发展才取得重大举措是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34.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遗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美国的《1787年宪法》。
    35.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忍和理性。古巴导弹危机最能反映这一国际关系的特点。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10分)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600167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2513.521.027.5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截断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4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0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38.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及其革命时间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请回答:
    (1)20世纪初期,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1分)20世纪20年代中期,其纲领的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2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有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2分)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2分)
    (3)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中基本路线是什么?其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何指导意义?(2分)
    (4)上述三位历史伟人在创立思想理论方面有何共同特点?(1分)
    2012届苏州高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CBCCBADDDDDBDBC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DBDCDBDCAABCCBC
    二判断题
    3132333435
    BBBAA
    三、材料解析题
    36.(1)特点:打破坊市的界限和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交易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商业出现繁荣的局面。(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2分)主要因素: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2分)。
    (3)背景: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1958~1960: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2分)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化发展。(3分)
    (4)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3分)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特征:对抗。(1分)因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2分)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1分)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2分)
    38、(1)含义:创立民国(或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
    作用: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国民革命展开。(2分)
    (2)成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1分)新民主主义理论。(1分)
    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2分)
    (3) 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分)
    意义: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1分)
    (4)特点:根据中国的国情,与时俱进。(1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