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么呢?老子说:“道就是不能够说出来的,能够说出来的那就不是道了。”事物种种的玄妙,都是因为从道里边出来的。正因为老子认为道无法解释,而道又无处不在,所以老子在处世方法上主张“无为”。注意,这里的无为绝对不是表面的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一种积极的无为思想,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中国古代的“休养生息和韬光养晦”的思想就是直接来自于这个思想的影响。当然在老子的心目当中,辩证法的思想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关于辩证法的思想,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讲讲“塞翁失马”的故事。 (学生讲解塞翁失马的故事:) 师: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谁是那个邻居?我们每个人都好象那个邻居,一天到晚羡慕别人。殊不知当我们在羡慕别人得到好处时,危险可能正在靠近他。这就好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一个人有福气,他的灾祸可能也要来了。很多人如果没有当初获得的那个好处,也没有之后的灾难,这是一种人间常态。因此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习塞翁的态度,这是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相对的,有善就有恶,有高就有低,有好就有坏,有得就有失。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得到了,但失去的恐怕更多。 我们知道事物之间的矛盾会发生转化。但是,由于老子看不到转化的条件,更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留传了下来。 后来的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我们可以来看发生在庄子身上的一个故事: 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庄子认为死亡其实是回家,是回归人类生命的来源,也就是回到“道”的怀抱。那么,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生:我感觉这里似乎体现了庄子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逍遥的人生态度。 师:这里同学们要注意庄子这里流露出了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同学们千万不要盲目模仿。此外,庄子还提出了“齐物”观点: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一样的,这就是“齐物”。物无贵贱,无是无非。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师:(过渡)当时在宋代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叫做“守株待兔”。 三、法家学派 生(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那么这则故事是记载在那一本古书当中呢? 生:《韩非子》 师:既然是一则寓言肯定是有寓意的,那么韩非子写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韩非子记载这则寓言的目的是用来讽刺那些不知变通的人,他说:为人君者,一味固守先王之道以治理今世众民,不正如宋人守株待兔一样?基于这样的理念,韩非子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从以上材料中得出,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的哪些思想 生1: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有皇帝掌握权力。 生2:强调“法治”。 师:韩非子思想的核心是法、术、势三者的结合。倡导严刑峻法的思想。 师:(过渡)韩非子是当时韩国的贵族。在春秋战国那个特殊的年代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阶层,他们衣食简单、生活简朴,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这个派别,我们称它为“墨家”。 四、墨家学派 师: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特别强调劳动在社会社活中的作用,并建立了自己的“兼爱”“非攻”的主张。除此之外,墨家还提出了哪些改进社会的主张 生: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师:墨家还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化解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比如著名的墨子救宋。此外,墨家之中多能工巧匠,多我国古代科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