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作答) 师:紧张方面的事例有两个:“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电脑显示“柏林墙”画面,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简单知识) 师:“柏林墙”是德国分裂和欧洲分裂的标志,是东西方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的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美国也不甘示弱,肯尼迪总统下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生:(如了解,可简单叙述) (电脑多媒体动态显示古巴导弹危机的经过“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实行武装封锁”——“苏联撤走导弹”,教师适当讲解。) 师:(1)苏联为什么在古巴设置导弹?(2)苏联为什么能够在古巴设置导弹?(3) 苏联为什么会在美国的战争恐吓下,乖乖地运走导弹?这说明了什么? 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师:经过此次较量之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两个超级大国新的激烈竞争。 生:(阅读教材,并说出美苏争霸的第二个阶段的时间和特点)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进攻美防守。 师: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的态势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美国是转攻为守,苏联则是从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转变为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六七十年代苏联为什么能够推行积极进攻的争霸战略? 师:(投影图表“美苏战略核武器对比表”) 生:(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 师:1964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积极扩军备战。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到70年代,就军事力量的对比而言,苏联已经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均势,并日益显出超过美国的趋势,同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也大为缩小。苏联工业总产值从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1975年的大约80%。日益增强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成为勃列日涅夫积极进攻战略的支柱。那么,苏联全球性进攻战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1)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那么苏联推行全球性进攻战略,为什么在欧洲搞“缓和”呢?(2)应该如何理解苏联在欧洲的“缓和”政策?(3)这种“缓和”战略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作答) 师:苏联在亚洲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扩张活动,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 (电脑动态加声乐显示“苏军入侵阿富汗路线图”) 师: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实行直接的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另外,苏联还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70年代初,苏联已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 师:与苏联相反,美国在这一时期却转攻为守,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实力相对削弱的原因,美国的实力为什么会相对削弱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