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1)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证明我国在唐朝时已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②作用: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 (2)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3.中国 “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 4.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四、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进步性 (1)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 (2)中国古代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有合理意义的。 2.局限性 (1)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 (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