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情形,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既太阳在天空中穿行的视路径的大圆,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 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黄道与天赤道有23度26分的交角(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是春分点和秋分点。 (4)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突破了浑仪环圈交错不便观测的缺点,将环组分别架立,装置简便,而效用更广,具有实用、简便、灵巧的特点,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郭守敬还主持了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极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推崇。 ★要点点拨★天文仪器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文观测水平的高超。 3.历法 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以365.2425日作为一年,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要点点拨★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巨大的原因: 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朝迁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实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二、数学成就(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一)先秦时期计算方法的改进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最晚在春秋末年,发明了度量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算筹是一种10多厘米长的竹棍,在元代出现珠算法以前,一直使用这种筹算法) (二)汉朝时期的数学著作 1.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包含有大量数学方面的内容,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2.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专著,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了正负数加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要点点拨★ 《周髀算经》含有数学方面的内容,而《九章算术》则是一部数学专著。中国古代数学正是从计算入手,发现了一系列的方法,因而把数学叫做“算术”,这也是与西方数学的差异之处,西方往往注重公理的推演,根据假设的条件进行推断,而中国侧重于实用和计算。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 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三、古代农书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百姓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是一切农业文明演进的物质基础。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先后出现了下列各种农书: (一)《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作者是北朝的贾思勰。 全书共10卷,92篇,内容十分丰富,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许多宝贵的思想。 ★要点点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古代农业生产水平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齐民要术》等农书是对我国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达、技术先进的反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