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诞生的背景) 1、 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1978年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它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时间、地点:1978、12 北京 3、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可以说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