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 1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 2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兵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完成填空练习,巩固上一课的知识 [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二)新课讲授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道定都天京 1、兴起的原因: [课件展示史料]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史料回答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讲述]请同学们看视频《天国兴起》,并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史实。 [归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攻占永安(分封诸王,政权初步建立)──夺取武汉三镇──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军事全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