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影响: (1)欧洲与中国贸易出现逆差,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并变成了太平洋环球贸易路线。 (3)外国商人对欧美贸易航线的垄断,使中国的海外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三、从海禁到闭关 1、清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颁布“迁海令”,规定山东以南沿海居民,分别内迁30~50里,商船民船一律不准入海,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2、康熙中期重开海外贸易 由于局势趋于稳定,特别是台湾郑氏政权的归附,导致清政府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南京)设立海关,允许外商前来贸易。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不仅活跃了经济,同时也为政府增加了税收。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只开广州一地通商 康熙晚期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含义:一方面是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规定外商只在广州一地进行有限制的通商。 插图《十三行》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 —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思考: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惧怕外国势力深入腹地,破坏统治秩序;自大保守的心态;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 4、闭关政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列强的侵略,但更重要的是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逐渐落在了世界潮流的后面,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小结:我拿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的一段话作为本课的结束语: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以解除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探索与争鸣 从明朝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真的处于“闭关自守” 状态吗? 试将这一阶段的海外贸易分成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两个方面,收集资料并加以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