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备课资料 一、教材分析 重点:通过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难点: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本课是第九单元的第一课,以戈雷岛为例反映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与暴行。本课中的3个目叙述了西方殖民的罪恶,包括西方殖民者奴隶贸易的概况、殖民者在戈雷岛进行奴隶贸易的暴行和罪证。本课前言简单介绍了戈雷岛的历史并直接点出了其地位——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建议从必修2专题5的相关内容入手,重点掌握本课的二三目。 二、课前导学材料 1、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成了奴隶贩子贩卖黑奴的主要动力。 2、奴隶贩子的船队从______出发,到达非洲装上__________,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再用贩卖所得从美洲购买___________等物品,运回欧洲出售,由于航线呈三角形也被称为“________”。 3、三角贸易的航线中有几个重要的奴隶贸易枢纽,_______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1588年________在其上建立要塞保护奴隶贸易,19世纪被________占领,几个世纪以来数易其主,但无论是在葡萄牙、荷兰还是法国殖民者统治的时期,都一直充当 的角色,一直持续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为止。 4、_________是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就将戈雷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是(A) A、戈雷岛是近代血腥奴隶贸易的直接见证 B、戈雷岛是西非的旅游胜地 C、戈雷岛曾经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D、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奴隶堡 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知道奴隶贸易的起止时间及其概况;理解“三角贸易”的含义及其过程;理解西方殖民者开展奴隶贸易的直接动因和根本原因,理解奴隶贸易给非洲长远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各自产生的影响;知道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知道曾先后占领过戈雷岛的殖民国家,从地理位置上了解戈雷岛成为奴隶贸易集散地的原因;知道戈雷岛最引人注目的殖民罪证——奴隶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非洲目前的发展困境,让学生树立“现实是历史发展结果”的意识,同样让学生知道目前还有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通过引用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从图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识图能力;通过材料解析,培养学生反复咀嚼、解读历史文本和材料的能力,提高阅读专业书籍的素养;通过引用地理图片,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戈雷岛一课的学习,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通过戈雷岛今昔不同状况的对比,强化对殖民主义与贩卖黑奴的痛恨;通过对“不归之门”的理解,体会黑奴的悲惨命运;通过理解塞内加尔修复戈雷岛的意图,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通过呈现当今非洲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树立谋求人类共同发展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通过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难点: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关注当前非洲发展面临的严重状况。(引用图片说明非洲人口寿命普遍下降,尤其是一些落后国家的儿童死亡比例相当高)在战乱频繁、疾病肆虐、经济严重滞后的非洲,大多数儿童挣扎在战乱、疾病和贫困的阴影中。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非洲儿童的平均死亡率高达15%,是欧洲的8倍多,比世界儿童6.7%的平均死亡率高出一倍多。(引用一幅照片加以形象说明)粮食和医疗卫生条件的缺乏是导致儿童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非洲发展面临的险恶困境可见一斑。(引用两幅照片加以说明)那么,导致非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这块大陆与生俱来就得背负如此厄运?要明了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到历史中去找答案。 (新课):一、背景:奴隶贸易 (简单回顾必修II专题五的相关内容) 1、 起讫时间:从15世纪中期一直到19世纪,延续了近四百年之久。 2、 重要概念解释:“三角贸易” 贩奴船满载着“交换”奴隶用的枪枝弹药和廉价消费品,从欧洲港口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称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货品交换大批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驶往美洲,称为中程;在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称为归程。一次三角航程需要6个月,奴隶贩子可以做三笔买卖,获得100%到1000%的利润。(三角形模式加以形象化) (引用地图重点说明“三角航程”途径路线以及各站交易的货物) (引用图片说明黑奴的非人待遇:在西非各港口,殖民者用木枷和锁链锁住抢来的奴隶,奴隶都被剥去了衣服,供奴隶贩子像挑选牲口一样挑选,被选中的奴隶就被火红的烙铁在身体上烙上标志,然后装上贩奴船。贩奴船的舱板之间的高度不到半米,奴隶们只能席“地”而坐。奴隶贩子为了多赚钱,总是超额一倍,甚至更多倍载运奴隶,把奴隶塞进船舱,使他们象“汤匙”一样卷曲着身体,人挨人地挤在一块。由于船舱拥挤、潮湿,空气污浊,经常出现传染病。患传染病的奴隶往往被投入海里,活活淹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