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方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和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 古希腊的梭伦改革 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 原因 背景 ①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②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利,实行改革。(改革的阶级基础) ③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政治前提) 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和阻碍; ②政治: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的障碍,统一民族国家的兴起; ③社会矛盾: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的搜刮激化了社会矛盾; ④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反对神性,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⑤导火线:教会在德国兜售“赎罪券”敛财。 目的 性质 奴隶主阶级为缓解社会矛盾,稳定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秩序的改革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 主要 内容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提倡节俭;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④重组国家权力机构;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了两个新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 (即信仰得救)认为圣经 是唯一信仰的根据;1536年加尔文教和瑞士宗教改革反对盲从天主教会,《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主张建立民主教会、政教合一。 历史 意义 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奠定了社会基础。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3.东西方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原因 增设大量官僚机构造成冗官;扩充军队造成冗兵;养兵养官、战争赔款造成冗费,出现积贫; 削弱分散军权、对辽西夏战争连年战败造成积弱。 政治:马木路克导致政局动荡; 经济: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矛盾尖锐:农民平民斗争不断; 外患:英、法对埃及的争夺。 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富国强兵 巩固封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富国强兵 主要 内容 经济上采用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军事上实施保甲法、将兵法; 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贯彻择优录取原则。 经济:引进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厂, 保护民族工业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行政制度 军事:改革军事制度,创办军校,大力发展海军 性质 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 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 失败 原因 ①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及宋神宗的病死; 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封建土地私有制 经济上存在资金匮乏、经营不善的问题; 军事上为进行对外战争,征收苛重赋役,并采取强制手段征兵,给人民带来苦难; 政治上由于阿里的专制残暴,激化了矛盾、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改革的致命内伤; 从外部形势来看,外来干涉导致失败。 进步性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使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 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推进了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国力和军事实力,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局限性 没有从根本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危害百姓的利益,最后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 未能涉及对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造,由于阿里的专制残暴,给人民带来苦难,引起人民反抗,动摇了阿里的统治,导致改革最终失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