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教案为本人参加江西省于都县2009-2010学年度校际交流教案。 学生定位:文科班较低层次的学生 学情分析: 1.学生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人熟悉,对其理论名称也有了解,通过看照片说理论导入新课非常合适,让学生一上课就感觉到轻松的气氛。 2.学生通过必修二的学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的相关内容已有了解。但是对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方针写入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有待通过本堂课予以解决。 3.学生刚刚学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节,对毛泽东思想有所了解,并形成初步认识,这对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有裨益。 4.学生需注意的细节: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的讲话吗?“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教材分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它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工程。本节主要围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开阐述。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成熟、指导地位的确立、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在叙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中,第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必修一、必修二中未详细阐述,又因其地位的重要性,故在教材中进行详细阐述,在教学中作为新知识对待。而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因在必修一、必修二中已有详细阐述,所以教材略讲,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练习的形式予以检测。 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必修二、必修三所述有所不同,有必要结合两册教材的表述进行阐述;中共十四大与中共十五大在必修二中有叙述,相关内容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回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修三才有的内容,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予以把握。 教学目标: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学习伟人锐意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关系、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其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教法与学法指导:启发式教学与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与探究、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照片说理论)请同学们看到照片,这些伟人创立分别创立了什么理论?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哪些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理论体系是否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仍在不断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请问歌曲提到了中国的哪位领导人?什么事情? 邓小平改革开放;南方谈话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1)你想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吗?请认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阶段 标志 初步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基本形成 1982中共十二大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 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形成完整的体系(理论发展)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完善) (2)(展示文革结束后欢庆场面和文字材料“两个凡是”) 材料: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批准) 请问:照片和文字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你知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相关情况吗?认真阅读教材,记录相关知识点。 (学生简单板书相关知识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