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秋战国时期改革总结: 1、比较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异同 名称分类 管仲改革 李悝变法 时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内容 经济上涉及对井田制的变革 “相地而衰征” 改变世卿世禄制; “尽地力”;“肺沟洫”;强调法治。 成效 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 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 使魏国走进封建社会 2、管仲、李悝、吴起三位改革家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代表?体现了他们什么思想主张? 管仲、李悝——法家代表。体现了他们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吴起——法家、兵家的代表。体现了他们强调国家和军队内部协调统一;军队必须严格执行命令;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 3、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陈旧的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力量。 2.目的。各国的国君都想在残酷的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成为霸主。 3.方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变法。 4.阻力。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有旧贵族的阻挠。 5.内容。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对经济基础进行了变革;都注重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都注重任用有才能的人。 6.影响。都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由血缘宗法政治向地域官僚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 7.历史局限。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不彻底,保留着一些维护奴隶制残余的规定。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 1.主要内容。春秋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仍然发挥着作用,战国时期的变法都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作为变法的重要任务之一。 2.规模和历时。战国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规模大,历时时间长。 3.指导思想。<<法经>>对战国变法运动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战国变法运动都基本接受了法家的思想,这在春秋各国改革中没有体现。 4.阶级力量。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新兴的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变法的阶级力量比春秋改革时期要强的多。 5.主要成效和影响。战国变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战国变法更进一步打击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地位得以强化,促进君主集权体制形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6.特点:春秋时期改革的特点是不彻底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仍然发挥作用。战国时期变法的特点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全面、更加彻底。 【拓展延伸】 拓展与探讨一: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制度的衰落,而战国时期则更多的表现为旧制度的彻底瓦解和新制度的确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拓展与探讨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我国在社会转型阶段,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信息化可使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更公正、透明、顺畅。 材料中的社会转型与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内涵一样吗?这里的“社会转型”指的是什么的转型? 不一样。体制、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的转型。 拓展与探讨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 。但是,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我国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改革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对我国经济建设克服金融危机有哪些启示? 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培养重视人才;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