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6世纪 主要事件 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精神文化 1、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 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