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意义: (1)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苏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 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附:(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进行的全面改革。①核心内容是,在改革旧经济关系、建立新经济关系方面用逐步过渡的方法代替直接过渡;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方面,在保证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允许私人经济存在,发展国家调节下的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建立工农经济联盟,吸引广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调动一切力量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经济。②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首先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次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从上述两个特征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通过社会主义成份和资本主义成份的经济竞赛,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的经济基础。③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国家政权,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捍卫苏维埃政权提供了保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指导思想有重大失误。布尔什维克党企图由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内战争结束后,非常措施非但没有停止,反而加强,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危机,说明它已不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被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的进一步探索的结果,它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途径。 第三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的建立: 1922年年底,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加盟的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991年解体,历史上存在69年。 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工业化: 1925年12月,苏联联共(布)“十四大”召开,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与西方国家不同) 结果: 从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完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例题1: 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不同在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例题2: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绩是 A.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达到苏联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C.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答案:A A 2、农业集体化: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取得了支配地位。 例题1: 1927年后苏联农村的生产资料状况是 A. 农民私有 B.集体所有 C.全民所有 D.社会所有 例题2: 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对个体小农经济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鼓励发展 B.取消兼并 C.行政强迫 D.消灭 3、存在的问题: (1)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的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2)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例题1: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B.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D.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例题2: 苏联工业化实现是在 A.联共(布)“十四大”之后 B.联共(布)“十五大”之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例题3: 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质是 A.把苏联建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对抗资本主义的进攻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例题4: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强调高积累、高速度,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C.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D.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C D B 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