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第15课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 教案 回顾: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开始形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欧资产阶级疯狂掠夺金银财货和获取廉价原料的狩猎场(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②初步形成: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工业革命,进一步刺激了对这些地区的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标志: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 影响: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不断扩大,先进科学技术广泛传播。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则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① 完全确立: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特点:①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②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启动:(具体表现为)其中,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农业国沦为它们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 与此同时,世界已无“世外桃源”。19世纪末掀起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狂潮让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 ② 加快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表现:1948年,由23个国家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 ⑤深入发展:到8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现: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在此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宣告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大力增长。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经济全球化就已启动。到20世纪初,一个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然而不久,这一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 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到8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表现1:跨国公司既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特点:它以整个世界为生产、经营的领域,推行全球发展战略, 作用:加强了各国经济联系,并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往往伴随着私人资本竞争的无序性,对东道国的民族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助长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