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过程
       1、初期阶段(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22日)
       ①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②全面爆发: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④德军西线进攻:
       A、北欧和西欧诸国沦陷。 B、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C、1940年7月~9月,不列颠之战。 D、1940年9月,德意日结成军事同盟。
       2、战争的新阶段(1941年6月22日~1943年2月)
       ①苏德战争——战争进一步扩大
       A、爆发:1941年6月22日
       B、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2日~1942年2月)
       是大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客观基础(原因):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加深了英美同其矛盾。苏德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英美感到只有联合苏联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才能维护自身利益。
       过程: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力量,英美感到只有联合苏联才能维护切身利益。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改变中立立场,卷入反法西斯斗争。
       1941年秋,《大西洋宪章》(同盟纲领)
       1941年11月,《租借法案》施用于苏联。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胜利阶段。(1943年2月~1945年9月)
       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②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
       ③北非战场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北非战场(1940年夏意军开辟~1941年11月结束)——转折点: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
       ⑤德日法西斯溃灭
       (四)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典型例题】
       1.概括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后果和影响。
       (1)从原因来看:决定因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2)两者的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从后果和影响来看
       ①两次世界大战对战败国的处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是残酷无情的,也是失败的,为日后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埋下了祸根。
       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更多的注重于铲除法西斯势力和战后的民主建设,确保德国、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危胁,是比较成功的。
       ②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本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
       与欧洲的不断衰弱同步的是殖民主义的步步后退以及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得以完成。这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
       与欧洲的衰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这一过程同样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使美苏对峙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欧列强主宰全球的时代。
       2.关于美日矛盾的发展。
       19世纪末,日本和美国就开始了在亚太地区争夺霸权的斗争。日本提出以“征韩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美国则在美西战争后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企图与诸列强争夺和分享在中国的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孤立了日本;通过《五国海军协定》束缚了日本军备竞赛的手脚;通过《九国公约》排斥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行动。
       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对华侵略,企图排斥美国在华势力,进而独占中国,美日矛盾逐步激化。1940年,日本正式抛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不仅要侵占中国,而且还要向东南亚扩张,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美矛盾恶化。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长期争夺霸权的必然结果。
       3.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对外推行金元外交。在拉丁美洲、东亚、欧洲,到处运用金元施加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以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侵略的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逐渐放弃了“中立”政策,加强了对英法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其他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l)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 1940年-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对日本是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的抗战进行援助。
       (2)中国两个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大捷等。解放区战场(或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1年-1942年粉碎日军的扫荡、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
       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南进直接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或“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本宣战。
       【考点回眸】
       从1995年起本单元年年都有题目涉及,题型以选择题最多,问答题也曾单独命题,尤其是上海卷考查的特别多。考查的重点有“慕尼黑阴谋”及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德军突袭波兰、德国的版图、法国的沦陷、苏德战争、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意义、具有转折意义的反法西斯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战争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试题切入点丰富,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为主。
       【高考试题尚未考查过的内容】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②苏联的“东方战线”;③具有转折意义的几次战役;④德军进攻苏联;⑤日军偷袭珍珠港;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投降;⑦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其中①②两个知识点再联系战争后期的国际会议中苏联与美国在战后利益分配中的争夺赋予新材料,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对苏联的全面认识,从而作出科学的评价。③可以联系中国战场上的转折在选择题上考查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或是与其它战役一起考查归类判断的能力。⑤可以从历史的以及当时欧洲战场形势和中国战场的形势去考虑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从而考查考生纵横联系分析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