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蒋家王朝的覆灭 ,示例(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学生看电脑显示《三大战役示意图》)为什么要首战东北?(学生讨论)教师简要分析;辽沈战役什么时间发动,由谁指挥?仔细观察地图,看锦州位于东北的什么位置?东北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为何要先攻占锦州?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战术叫做“关门打狗”? 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有什么重要意义?以多媒体演示或讲故事的形式由“辽沈战役组”的学生来自主解答这些问题。
    2.大军合力战淮海
    (电脑显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淮海战役由哪些人指挥?对于淮海战役的战况,先给学生五分钟阅读教材,并找出徐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等地名,让“淮海战役组”的学生来讲述战况。斯大林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连连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看“支前民工小车队”等图)人民群众以“倾家荡产支援前线”作为口号,功不可没;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3.兵临城下 直取平津
    解放军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引导学生看地图,找到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的地区。在此基础上,让“平津战役组”的学生介绍战役进行经过,突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特点。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短短的四个月里,灰飞烟灭。国民党主要力量基本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走投无路,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的声明。蒋介石是否真正想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呢?这实际上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和平阴谋被揭穿后,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学生朗读命令)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覆灭
    (指导学生看《渡江战役示意图》)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千帆相竞,鼓角相闻,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
    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多月的千里江防顷刻土崩瓦解。南京政府的大员如鸟兽散,仓皇逃往台湾。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解放,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引导学生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图或电影片段)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齐诵毛主席诗)。
    回顾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指导学生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师归纳:首先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其次,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学生思考回答)所以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败居台湾的蒋介石痛定思痛,认为他在大陆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解决农民问题,那么共产党又是如何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这不能不归功于土地改革。
    四、土地改革——取胜可靠保证
    引导学生回忆抗战期间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要变减租减息为实现耕者有其田?分析两个土地政策的异同。(指导学生看“农民参军支前图”)从这些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刘少奇同志的话你又想到些什么?(学生看图阅读回答)。
    3.归纳总结的过程
    解放战争胜利了,全国解放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西柏坡,走上了去北京的道路……(电影《平津战役》片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关于进京赶考的话题)毛主席曾说,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但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建立新中国,是充满了信心的,正如毛主席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
    4.课后学生活动的提示
    亲自制作图表,填入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的战役名称、时间、主要作战地区及战役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