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历史学习]人民解放战争难点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意义:
    ①主要成果是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从而有利于人民。
    ②揭穿了“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使其政治影响得到扩大,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③采取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内政治问题,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4、注意把握政协会议上斗争的焦点、政协决议及意义
    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会上,充满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重庆谈判以来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争论的继续和发展。
    政协会上这场合法的斗争,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教材列出五项内容),又一次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政协决议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和民主党派的意愿,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但不久,政协决议为蒋介石的枪炮所撕毁。
    5、注意掌握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基本知识
    (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战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因此“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提出了战胜敌人的军事方针,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选择薄弱或孤立之敌,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1946年6月1947年6月相继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制宪“国大”的破产、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国统区经济的恶化。
    1、注意分析国民党召开的“国大”被冠以“伪”的原因
    “国大”的召开必须符合政治协商会议所达成的协议的精神,国民党违反这些协议而一手包办召开了所谓国民大会,所以是非法的,故称为伪“国大”,它所制定的“宪法”是伪“宪法”。伪“宪法”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统治的国家制度,是一部封建买办法西斯宪法。
    2、注意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含义和历史作用
    含义: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针对蒋介石的高压政策,中共中央及时指示国统区的党组织,建立反卖国、反内战、反独裁与反特务恐怖的广大阵线。在国统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为中坚,有各阶层人民广泛参加的人民运动,形成了中国人民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作用:这条战线的形成有利地配合着解放区的斗争,使蒋介石政府处于全国各界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
    3、注意分析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的原因
    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残酷迫害,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4、注意分析国统区经济恶化的原因和状况
    5、注意评价《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时人称为“新二十一条”
    #p#(三)、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注意分析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为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中共中央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2)、注意将这次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同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进行比较,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3)、注意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2、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1)、注意分析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条件
    战略反攻的条件:①从军事上讲,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②从政治上讲,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形成了反蒋的第二条战线;一些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使蒋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战略决战的条件:①从军事上讲,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装备有很大改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国民党军队被迫战略收缩,重点防守一些战略要地。②从政治上讲,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后方更加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而国民党发动人民的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
    战略反攻首选中原地区的原因:①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地区就成了要害和薄弱环节。②该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进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之敌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③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进入中原后,布成倒“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的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入战略反攻,构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战略决战首选东北地区的原因:在全国五大战场中东北战场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①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正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③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就能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上的作战;就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④如果把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华北战场,就会受致敌华北、东北两大集团的夹击;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又会使东北敌军迅速撤退,实现其战略收缩的企图。
    战略反攻的军事态势:(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有关知识要点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把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识记渡江战役的有关知识
    3、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取胜的原因: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教材已经有具体的交代,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