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理解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说明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 能力方面: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教学重点:价值观第一个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价值概念和价值观概念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一学生上讲台带领同学复习提问,教师做好适当引导) 导入新课: (图文导入)(1)长江支流污染严重: 流经重庆永川境内85.2公里的临江河是长江的支流之一,由于沿河污染严重,目前已面临鱼虾绝迹的危险境地. (2)生态鸟园里的和谐: 全国最大的生态鸟园——拥有国家级保护鸟类近百余种的徐州“鸟悦园”里, “鸟园”内的鸟不但不惧怕战士们,而且和战士们一起共嬉、共步。 设问 前面我们看到了对待自然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情形,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情形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新 课: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要了解价值观的知识,我们首先来学习价值的有关知识。 说到价值,我们非常熟悉,在高一经济学中,我们就学过价值,那么,我们就来回顾以下经济学中的价值的含义。 知识回顾 价值的经济学含义 学生回答 (略) 设问 经济学上价值是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哲学上的价值又应当怎样理解呢?我们来看以下事例: 显示 粮食、蔬菜、水果、禽蛋 人们营养的需要 (箭头上标明满足二字) 衣服、房子、车船 人们穿、住、行的需要 阳光、空气、水 人们生存的需要 文学艺术、道德、法律、知识 人们精神需要 教师提问 在上图中,观察箭头两侧,你能看到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总结 事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反映了人的需要同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这就是哲学上对价值的界定。 显示 1、价值的含义(哲学上的含义) 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教师总结 哲学上价值的含义有其特定的含义,不能与经济学上价值的含义相混淆。其必须同时涉及到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 (1)价值是一种关系 (2)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3)价值具有多样性(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