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中把握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从而分清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的根本区别,克服和清除“人性自私论”的影响。 重点难点: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教学重点;自私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有关内容,概括起来分属于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价值观的。而本课所要学习和讨论的则是善于人生观的。那么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看71页前言。 现在我们就先讲第一节: 第一节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板书) 1、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板书) 人的属性具有多样性,如有欲望、有理性、会思考、造工具、有语言、能劳动等,但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人的自然属性的表现(板书) 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见页页第三段)。 (2)人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3)人有类似动物的自然欲求。食欲、性欲、求生欲。 人以上三方面表现可以看出,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自然肌体要服从生物发展规律,所以人具有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的自然属性表明了人和动物的联系和共同性,而不能说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它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因而不是人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不仅是该类事物的共性,而且是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性)。 3、人的社会属性的主要表现(板书)(请看67页) (1)人是社会的产物。 (2)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4、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别与联系(板书) 区别: ①层次不同。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较高层次的属性。②产生的条件不同。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的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因此,不能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人的社会属性。 联系: ①二者统一于人之中。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属性,就没有人的社会属性。③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受人的意识的指导,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色彩。(举例) 5、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板书) (1)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板书) 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如人的语言、思维、制造使用工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关系等,都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板书) 自然性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如68页1段)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