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然不了敢,因为甲某乙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甲不想自己掉下去就不能让乙某掉下支,它们之间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离开其中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而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拿计算机来说吧,假如没有计算机毒,人们也就不会开发出杀毒软件,而有随着更多的病毒的出现,杀毒软件也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高级了,有跟踪式的、嵌入式的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病毒与防病毒的矛盾双方,他们是相互依存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再如疾病与健康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表现在:饱尝了疾病的痛苦之后才知道健康的可贵:假如我们双目失明了,我们才知道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看见这美好的世界有多么幸福。在日常生活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战争就无的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等等。但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并非这么简单,尤其对理解社会领域中的相互依存更是如此。比如:中美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美因也需在中, 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中美两国能够签署同意中国加处世贸组织的协议,使中国入世的愿望成为现实,这充分说明这点。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种依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条件谈依存是十分荒谬的。 接下来我们分析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情形。在分析这点之前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苏东坡大家都认识吧?我想大家也学过他不少佳句吧!我今天讲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苏东坡年少时就聪明过人,一天,他写了一幅“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得意洋洋的贴在大门上,而在对联贴出的第二天,就有一个老人上门请教,老人指着书上的字,苏东坡竟有好多不认识。最后苏东坡红着脸向老人认错,并把对联改为:“发愤读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听了这一则故事后,同学们能否说一下苏东坡前后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回答)他从开始时的“妄自尊大”到后来“谦虚认错”进而“决心改进”。 不错,苏东坡一开始是骄傲自满,自以为了不起,后来由于老人的请教使他醒悟,认识到自己学识用有限。因此他发愤学习,刻苦无读,终于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这其中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由骄傲自满到谦虚攻读,这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这种转化是无条件的对吗?(学生回答)不对,矛盾的转化必须依据一定的条件,苏东坡转化的条件就是老人的请教。 可见矛盾双方的依存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依存,矛盾双方的转化也是依据一定的条件,而不是虚幻的、任意的。比如说,落后与发达这一对矛盾的转化。如今的温州可谓是日新月异,么那我们温州这几年的变化发展是不是坐着就自动改变,自动发展的呢?当然不是,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转化的,它是依靠国家宽松的正确的决策,温州人民的勤劳、智慧、敢闯敢拼的精神把温州从一个沿海城镇发展成为全国瞩目的城市。同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实现了由穷到富的变化。其主要条件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行了改革开放。 好,老师现在已讲了这么多了,那同学们也应该发言发言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大家可以随意发言(学生回答)学习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自信与自卑。 对,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常遇到的矛盾。不过在我们今天学了这一节课后,懂得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各向自己的相反的方向转化,比如学习很苦,但考出好成绩、学到真本事,苦就转化为了乐。对于顺境与逆境我们要明白,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转逆境为顺境。同样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绩面前不自满,失败面前不气馁。总之,我们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应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