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河南08-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有删节) 14、文章的题目是“寂寞书院冷”,请结合全文概括“冷”字在文章中有哪几层含义?(6分) 15、作者写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什么?(6分) 16、结合语境,谈谈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寓意。(4分) 17、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6分) 六、(10分)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拙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⑴ ⑵ ⑶ ⑷ ⑸ 19.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两小题任选其一) (5分) ⑴上联:读《人民日报》通晓世事 下联: ⑵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20、作文:请以“色彩”为题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 (B歆羡 (xīn) C勾当(gòu)炽烈(chì)D塑料 ( sù )) 2.C; ( A陷阱 平心而论 和衣而卧 ; B家具 气冲霄汉; D毕竟 两全其美。) 3.C;( A下里巴人:通俗普及的文学艺术。 B “七月流火”并不是指炎热的天气,而是指天气逐渐转凉。D火中取栗: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4.B;(A句式杂糅,去掉“所”字。C“约4.8%左右”重复。D“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两面对一面。) 5.B (原文是“它是表面上有数白万个小珠子的玻璃片”) 6.C (原文为“把它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意思是它不能作为预测疾病的“可靠手段”,而非“完全不可靠”) 7. C(应供顾客查找) 8.B;称:相符 9.C;②叙写杜正伦的语言;④叙写承乾;⑤唐太宗责备杜正伦。 10.B;“别辜负了魏征的荐举”错误,应改为“别辜负了唐太宗的荐举”。 11.(1)我对于宗族亲属以及功臣旧交中的品行才干不佳的人,自始至终没有任用他们。(3分)(2)杜正伦在两宫出入,参与主管机要秘密,凭才干能力而很受赞许。(3分)(3)陛下如果有片言只语违背道理,那么千年以后都会连累圣德,并不只是对现在的百姓有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对待它。(4分)
    12、(1)借景抒情。这三句通过对简陋寓所和阴雨天气的描写,突出了客居的萧条、冷落和风雨之夜的凄凉,借哀景抒哀情,为下面写闻鹃渲染环境气氛。
    (2)对家乡的思念、对岁月蹉跎的感慨和对一心杀敌却报国无门的愤懑。 13.略 (10分,每空1分) 14.一是书院的冷清,二是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三是作者感到心寒。(6分) 15.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激愤,对功利世俗的抨击。(6分,反衬手法及作用各占2分,深层用意2分) 16.古柏就是书院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的象征,永远生机勃勃,虽历经劫难而生生不息,厚重而有底蕴。(大体意思对即可。难点在对“见证”和“伴侣”的理解上,应结合上文考虑。答出“象征手法”得2分,答出象征意义得2分) 17.要继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2分)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低头,(2分)坚守清雅、怡然、旷达的高尚精神品格。(2分)(大体意思对即可。这是对全文旨要的总括,最后两节也是作者思想的真实流露) 18、(5分)⑴ “光临”改为“回到” ⑵“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 ⑶“拙作”改为“大作” ⑷“高足”改为“学生” ⑸“欣慰”改为“高兴” 19、⑴吟“唐诗宋词”陶冶情操 看“百家讲坛”博览古今 ⑵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