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试题由“必考部分”、“选考部分”、“作文”三部分组成。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另外选考历史同学还有文科加试题,为40分。时间为30分钟。 2.选考部分两组试题分别为“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请任选一组作答。两组都答者,按第一组判分。 3.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所有答案写到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否则不判分。 亲爱的同学:如诗如画的青春岁月,我们曾畅游古文瀚海;我们曾漫步诗林词苑;我们也曾乘着散文的翅膀,去寻觅方家的风采……而今我们将所学所悟倾注笔端,展示我们亮丽的风采,谱写我们壮丽的青春! 甲、必考题(72分) 一、语文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庇护 怪癖 媲美 麻痹 B. 摭拾 窒息 海蜇 褶皱 C. 玄虚 寒暄 喧嚣 渲染 D. 菁华 灰烬 泾流 长颈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家体操队的几位小将在08北京奥运会测试赛上表现出色,被誉为中国体操的明日黄花。 B、最近媒体报道的我国自北向南出现的今年入汛以来最大范围的强降雨,已造成44人死亡,22人失踪的事件,耸人听闻。 C、美国艺人萨朗·斯通和主流媒体CNN的记者先后出言不逊,妄加指责奥运会和中国抗震救灾,其令人发指的言行,让每一个正直的人都义愤填膺。 D.地震中为保护四名学生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谭千秋老师,平常就非常爱护学生,班级每个学生的年龄、爱好和性格,他都洞若观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有市民建议在灌云县城伊山路与胜利路交叉路口建设立交系统,将大大缓解这两条主干道在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B.对于上个月央视停播NBA季后赛的原因,目前网上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是由于NBA的某些球员在一些外交场合针对某些外交问题掀起了对中国的宣传攻势造成的。 C.在突然而至的汶川地震灾害面前,我们所缺乏的,一是预防灾害的机制不健全,二是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D.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台湾同胞以各种方式给予灾区同胞深切关怀和无私援助,这充分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爱、骨肉情。 4、“富云房地产公司”对07年与06年不同年龄结构的购房群体购房增减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下面图表是这次调查的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文字,解说这幅图表的主要内容。 (2分) 2007年购房群体的年龄结构与2006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变化为: (2)请你根据这幅图表呈现的统计结果,对我县的房地产公司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分) 5、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诗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漂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艺术起于至微。”诗意总是体现在一些富有美感的细节上。请你仿照横线的三行诗句,再寻觅三个富有诗意的细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 (1) (2) (3)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20分)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②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③,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出如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④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⑤,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节选自《柳河东集·段太尉逸事状》) 【词语注释】 ①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肃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王。代宗广德二年正月,郭子仪兼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出镇河中。②王子晞: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郭晞。③嗛(qiàn):满足。④戢(jī):管束。⑤晡(bū)食:晚餐。晡,申时,下午三至五时。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士卒无赖 放任、纵容 B 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树、插 C 尚书固负若属耶 你们 D 能为公已乱 已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B、①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 ②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②罪且及副元帅 C、①尚书恣卒为暴 D、①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②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正直无畏品质的一组是( ) 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②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③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④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⑤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⑥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①②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具体事例生动地表现了段太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 B、文章写白孝德的懦弱与郭唏“不解衣,戒侯卒击柝卫太尉”,对塑造主人公段秀实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C、郭晞虽然开始时纵士卒无赖,但经过段秀实的批评,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D、由于段秀实用了郭子仪的名义,所以郭晞虽然不服,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加以收敛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3分) 译文: 2、 今尚书恣卒为暴, 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3分) 译文: 3、 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2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8分) 野 望 王绩① 东皋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释】①王绩,唐初诗人,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再无仕进机会,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东皋著书,号东皋子。②徙倚:徘徊之意。③古代有两个著名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坚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做一名隐士。 11、(1)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作细致描绘?(3分) (2)、作者在自己的家乡,本应处处相识,而尾联却说“相顾无相识”,是否矛盾?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8分) (1) ,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2)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 (3)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 ,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5)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出师表》) (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7)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师说》)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黑 白 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②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湿了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湿庭筠的青衫。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的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 ③雪总是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熢火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 ④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南方文人显得轻薄小气无病呻吟,总是和秦淮八艳红楼裙钗之类的红粉佳人藕断丝连。那李煜做了一国之君,把所有的心思全花在吟风弄月捏弄三寸金莲上,这样的国岂有不亡不破之理? ⑤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光,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成了强硬的民魂。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筋骨。北方的男人站起来顶天立地更多的是硬汉,那些在血河里沉浮在沙场上的拼杀的男儿出人头地成了杀人如麻的一代枭雄,发生在北方冰天雪里的故事哪一个不令人荡气回肠,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 ⑥在北方的餐桌上,北方男人的好胃口又一次让我目瞪口呆,手抓肉扯羊腿地饕餮之后,一个个还端起比脑袋还大的家伙再吞两碗羊肉泡馍,然后拍拍手走向风雪迷漫的大漠,去对抗风沙一样粗粝的生存。而男方的男子吃什么呢?米饭,豆浆、牛奶——我身边那些离开空调、私家车、银行卡就没活的上海小男人更是吃巧克力甜点,品法国干红,然后用纸巾拭净嘴角,挽着衣香鬓影的漂亮美眉去看《花样年华》。 ⑦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雪中国大陆便是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 ⑧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北方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 (选自2004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改动) 13、第②、③段分别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请简要归纳这两段从哪几个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并请据此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五段中,作者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请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 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作者在谈及“江南才子”和“北方男人”时,有明显的褒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态度?请作简要阐述。(4分) 乙、选考部分(18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请任选一组作答。不能两类文本全选,也不能跨大题选小题[否则只按第(一)组的答案评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从偏见到卑劣 温 宪 ①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②试举一例: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士还极力鼓动说:“当西方政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③荒谬吗?就是如此荒谬!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西藏问题,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等“灾难”与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④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所言,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这个“宗教”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的诉求。在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面前,那些不肯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定势的人们是不是显得距“道义制高点”很远? ⑤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真诚努力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履行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全球化进程加快了,地球村变小了,诸如奥运会在内的许多关乎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办,也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才能将国际社会的好事办好。恰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伊尼汉所言,“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些以阴暗心理或阴险举措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人,伤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已经进入21世纪的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亦将蒙羞。 ⑥上述幸灾乐祸者文中有言:“魔瓶已经打开,如何终结尚未可知。”其实,结局可以预料:打开充满偏见的魔瓶后,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 ——2008-04-02 06:57:26 新华网 17、下列对第四段“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一句话中的“高 尚精神”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 B.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 C.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 D.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的约定。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上某些人“失态”的原因之一,是不肯摘下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 B.国际上某些人的卑劣还表现在明明心理阴暗或举措阴险,却还要打扮成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 C.中国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就是一定要把2008年的奥运会办成世界历史上最好的运动会。 D.“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的结果之一,就是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出“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19、文章的第二段是用来证实国际上某些人“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的例子, 请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这个例子是由哪几部分内容构成的。 20、阅读全文,说说国际上某些人的“卑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8分)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是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保,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钭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越过2600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1,3,5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7、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对引用此诗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天来临,大地开花,冰河解冻,万象更新,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希望,人们心头油然而生兴奋感、自豪感……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B.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用什么具体的指标衡量。只要政府秉公行事,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就一定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C.温总理的发言谈笑风生,文采横溢,使听者为之动容振奋。 D.温总理引用此诗幽默含蓄地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 18、对这则消息的结尾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属于点化主题类结尾。 B.紧扣标题,点明主旨。 C.照应开头,呼应全篇。 D.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