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试 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桀骜(ào) 强(qiáng)颜 呱(gū)呱而泣 日薄(bó)西山 B. 飓(jù)风 攒(cuán)射 悲恻(cè)动人 相形见绌(chù) C. 巢穴(xuè) 口讷(nè) 倔(juè)强 同仇敌忾(kài) D. 提(tí)防 粘(zhān)贴 慰藉(jiè) 殒身不恤(x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B.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C.他无所事从,心情烦躁,却又无法渲泄。 D.梅花鹿群走过,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岗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一生。 ② 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他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 。 ③ 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 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 A. 遏止 湮没 节余 B. 遏止 淹没 结余 C. 遏制 淹没 节余 D. 遏制 湮没 结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者之间有时也相互模仿,比如无毒昆虫为虎作伥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 B. 科学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为的是荣华富贵。 C.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D. 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活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空难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查明事故原因,作出妥善处理,坚决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从保持城市个性,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立场出发,秉承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要求来规划和建设。 C.分析家指出,美国之所以敢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向伊拉克发动进攻,是因为这样做符合美国的利益,并符合布什再次竞选总统的需要。 D.国务院决定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以供养无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不知老之将至 儿之成,则可待乎 C.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D. 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C.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D.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8.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其次诎体受辱 B.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适苍莽者,三餐而反 C.则仆偿前辱之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9.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阅读分析(34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10—12题。(9分)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www.ks5u ②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0.你如何理解第①段中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分) 11.第①段中的“庸人”和第②段中的哪类人相似?这类人有什么特点?(3分) 12.第③段中,作者写“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时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①“大量的木材”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2分) ②作者用这个比喻想要说明什么?(2分)(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4分) (一)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2分)(1)恨私心有所不尽 (2)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14.句式与“圣人不凝滞于物”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二虫又何知 B.安能以身之察察 C.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D.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恨私心有所不尽 C.仆虽怯懦 D.何故深思高举 16.司马迁“隐忍苟活”、屈原“宁赴湘流”的原因是什么?从文段(一)、(二)中找出原句回答。(2分) 17.翻译句子(6分)(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3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