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课课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巩固 1.选出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 ) B.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C.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 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D.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 多得林冲看顾(多亏) 高考资源网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一部分(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它对全篇有什么作用?以下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李小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表现林冲仗义助人的品质。 B.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了这一回中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C.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和斗争。 D.点明了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准备。 3.林冲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冲突,为什么一开始就写这一段?它对表现林冲性格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虽然落难,林冲仍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表现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 B.由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为后来李小二感恩图报留下伏笔。 C.为了使李小二知道林冲为什么由禁军教头变成囚犯。 D.表明此时的林冲有逆来顺受、忍辱苟安的软弱性。 4.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确定这样的主题思想的依据是什么? 5.林冲回答李小二的问话时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请问,林冲为什么要说“恶”了高太尉,这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征。课后检测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6.林冲为什么带刀寻找了几天仇人,为什么后来也自心下慢了?反应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7.这把解腕尖刀最终派上用场了吗? 8.作者的行文构思对你有什么启示?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 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加点词都是宋元时期的口语,辨析词义时要结合语境去理解。A项中的“生事”不作“惹事”讲,应当理解为“设计制造事端”或“找麻烦”;B项中曲“下饭”在句子中作“菜肴”讲,而“就着菜把饭吃下”是今天的意思;C项中的“讲了礼”应该理解为“互相致礼”。排除A、B、C三项。正确答案是D项。 2. A 3. C 4.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林冲由逆来顺受到杀人上梁山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狠毒凶残,说明人民只有反抗才有生路,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确定这样的主题思想,第一是由人物性格的发展。文中主要人物林冲,虽已冤屈地被刺配沧州,但他仍然忍辱苟安,希望重获生路。直到火烧草料场,在官府使他失掉一切生路时,他才放弃幻想,走上反抗的道路。第二是由情节的发展确定的(略)。第一部分“巧遇李小二”,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弱点,一方面为林冲得到陆虞候等追逼到来的消息提供了条件。第二部分“陆谦密谋害林冲”,敌人磨刀霍霍,林冲却“也自心下慢了。”第三部分“林冲接管草料场”,草屋被雪压倒,林冲古庙安身,官府的屠刀已经举起了,林冲还蒙在鼓里。第四部分“山神庙林冲灭仇敌”,林冲知道了官府的阴险毒辣,抛弃幻想,手刃敌人,同前所依附的官府彻底决裂。在反抗中求生存。这样的安排,有效地表现了主题。 5.林冲说“恶了高太尉”,表明他内心仍恪守封建秩序中尊卑上下的观念,认为自己行为冒犯了上司,表现了林冲性格中恭顺的一面。 6.对追杀他的仇人恨之入骨,必欲杀之而后快,但久寻不见,认为危险已去,又过起了随遇而安的日子。性格中既有疾恶如仇的刚烈血性,又有随遇而安、不与人争的精神。 7.在痛宰陆虞候时派上了用场。 8.作文不设一无用之物,不说一句废话,每一物品都在行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