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试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24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将选项答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鳞次栉比/栉风沐雨 夙愿/夙敌 自诩/栩栩如生 觊觎/铠甲 B. 忧心忡忡/伯仲之间 伺候/伺机 穹庐/茕茕孑立 佼佼/皎皎 C. 商贾云集/蛊惑人心 吞噬/嗜好 痛心/悲恸欲绝 目眩/炫耀 D. 擢发难数/濯濯童山 荒谬/绸缪 磐石/凤凰涅槃 俯瞰/憨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对于外来品牌汽车来说是一个新的压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谁会成为明日黄花,我们拭目以待。 B.在南方文化中,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底蕴最为深厚,其精神价值独树一帜。 C.保护海岛生态系统,合理开发海岛自然资源,维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平衡,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伟大责任。 D.越来越多的手机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它的作用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得酣畅淋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网络成瘾患者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 B.虽然目前东莞的制造业还有很多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但确实有不少问题,只要我们努力,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C.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形势挑战。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后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 ①太阳隐去 ②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 ③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 ④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 ⑤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A.②③⑤①④ 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②④③ D.①④②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①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寡人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寡人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②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③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注释]①商於(wū),秦地名。②弭,闭。③詈,骂。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臣请试之 请:约请 B.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 宣言:扬言 C.秦又何重孤国? 重:看重 D.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从:通“纵”,纵横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其后秦欲伐齐 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B.子为寡人虑之,奈何 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C.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 楚兵大败于杜陵 D.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 7.下列句子中,都表现楚王昏聩的一组是 ( )(3分) ①齐楚之交善 ②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 ③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 ④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⑤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⑥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仪出使楚国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楚王绝齐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之所以“出见使者”,是为了进一步诱使楚王与齐国绝交。 D.楚王不听陈轸的劝告,过分信任张仪,致使楚国既失去了一个强大的盟友,又遭遇兵败之祸。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寡人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寡人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3分) ②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①,五湖烟水独忘机②。 【注释】 ①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灭吴,为上将军。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 ②忘机:忘却俗念。 (1)尾联用范蠡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第三联。(4分) 11.补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 _______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 , ______ 。(杜甫《登高》)(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4) ,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为民歌通俗化叫声好 近年来,“原生态民歌”概念被热炒、“民歌新唱”遭非议,似乎所有与民歌有关的改革和创新,都不免要遭到“不要拿传统文化瑰宝来胡闹”的质疑。对此,我愿意站在民歌传承和发扬的角度,为民歌通俗化叫一声好。 民歌,是一部记载了中华民族千年来劳作、繁衍、抗争的音乐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歌反映了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的声音。从几千年前的《诗经》,把当时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以歌谣形式记载下来,被后世评价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建国初期,《南泥湾》、《东方红》等一批“民歌红唱”作品,唱出了人民重新赢得尊严、当家做主的喜悦和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作为当代中华儿女,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更有责任和义务书写这个民族今天的历史。因此,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更是用音乐为未来谱写我们今天的历史,为后人唱出今天这个时代的风貌。 随着社会进步,新中国60年来,中华文明固有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民歌存在的根本,农业生活与土地,已经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主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民歌生存的土壤和养分,正在一点点地流失。这也造成了近年来民歌的创作,尽管偶有佳作诞生,但仍然缺乏流传率广、传唱度高、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以新中国初期“民歌”的辉煌岁月为标准,民歌的现状,在“发展”这个层面上,并不能让我们满意。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民歌已经不再是年轻人主要的文娱项目。在媒体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与当代人生活环境脱节、且形式陈旧的民歌,难以吸引看着迪斯尼电影、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的年轻一代。在“传承”这个层面上,失去了年轻群体支持的民歌,同样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然而,中国音乐人并没有一刻放弃用音乐书写历史的责任。为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歌,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尝试。近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东方卫视综艺节目《民歌大会》,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档节目的口号就是“大家都来唱民歌”,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明星嘉宾加盟,以活泼多变的节目形式,让大家来唱民歌。通过通俗的节目形态和明星的加入,把观众留在电视机前;然后通过高质量的“民歌新唱”,唤醒电视观众对民歌的经典记忆。同时,节目提出了“民歌国际化”、“民歌时尚化”的概念,很多参加节目的音乐人,用“节奏蓝调”“爵士乐”和“嘻哈乐”等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对民歌进行重新编曲。 当中国旋律遇到年轻人喜欢的新形式,过去对民歌不感兴趣的年轻人群体,开始通过这样的尝试,主动去了解民歌、热爱民歌——如此尝试,正是为中国民歌的传承,探索了一条新路。在民歌的发展层面上,我们可以在《民歌大会》上听到,很多年轻一代的音乐家,在保留了中国民歌独特旋律和民族生活内容的同时,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大量现代的音乐表现手法去重新为民歌编曲。用时代的音乐语言去歌唱时代,正是民歌最大的特点。这样一个节目,通过把民歌娱乐化,从民歌传承和发展两方面,在电视节目领域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有人反对“民歌新唱”,是因为他们认为民歌是传统文化瑰宝,不能轻易改变,必须保持其“原生态”。 B.文中列举《诗经》、《南泥湾》、《东方红》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民歌要记录时代,反映当时的生活。 C.传统的民歌是以农业社会为生存土壤的,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传统民歌必然走向衰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