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 A.关卡kǎ 疮痍chuāng 兑现duì 编纂zuàn B.给予jí 须臾yú 怪癖pǐ 杀掠lüè C.颓废tuí 粗鄙bǐ 矫正jiǎo 瑕疵cī D.银篦bì 殷红yān 嗜好shì 山阿ē 2.选出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 ) A.振惊 笔直 名列前矛 至善至美 B.像征 虚象 才华卓著 令人生畏 C.飞翔 肉博 泰然自若 熠熠发光 D.拥抱 脏腑 游刃有余 愤世嫉俗 3.下列句中空缺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 ,她们柔美的浅笑过于 。 ②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 。 ③但是,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又 了。 ④略微交谈了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 A.显眼 暧昧 支配 踟躇 品味 B.招摇 尴尬 吞吐 犹豫 品位 C.刺眼 甜腻 决定 踌躇 底细 D.轻盈 亮丽 定夺 徘徊 斤两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靠他的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收集,很难包揽天下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 B.他偷了你的东西,自有法律制裁他,你把他的身体打得体无完肤,法律同样也要制裁你。 C.小泉必须悬崖勒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用实际行动反省参拜靖国神社的危言危行,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D.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C.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己经得到纠正。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格律诗是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格律诗在对仗、押韵、平仄变化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分律诗和绝句两种。 B.“词”这种文学体裁出现于唐、五代时,当时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传,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C.散文,或侧重叙事,或侧重抒情,或侧重说理。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议论说理,无不打上作者鲜明的主观烙印,表现作者一定的感情倾向。 D.明清两代散文数量很多,流派纷呈,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散文作家,明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的代表方苞、姚鼐等。有清初的宋濂、刘基,清中叶的归有光,后期的袁宏道三兄弟,晚清的张岱等。 7.下列各项中作品和作者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王 维 《蜀相》——杜 甫 B.《石头城》—— 刘禹锡 《书愤》—— 李商隐 C.《鹊桥仙》——秦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D.《扬州慢》——姜夔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一)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辱人贱行:有辱他人的卑鄙行为 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比较 C.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抵罪:犯罪应受惩治 D.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扼腕:感情激动时用力握住自己的手腕,这里表示非常愤慨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佯狂不知所之者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今之高爵显位……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10.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以“今之高爵显位”的丑态和五人的“蹈死不顾”作对比,在当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作者正要借这两类截然相反的典型来宏扬正气,收拾人心。 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这个假设固然突出了五人“荣于身后”的伟大,但也不免反映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流露出对“草民”生存意义的藐视。 C.“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末句由五人的“有重于社稷”推及“匹夫”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使得文章的题旨有了更深广的意义。 D.《五人墓碑记》一文善用对比。选段就有三组对比:第一组是“今之高爵显位”与“五人”的对比,第二组是“蓼洲周公”与五人的对比,第三组是五人“激于义而死”与假设五人“尽其天年”的对比。这些对比使得五人的形象更加鲜明,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六国论(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魏塞秦之冲 塞:阻挡 B.藉之以蔽其西 籍:凭借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抵制 D.韩、魏折而入于秦 折:转身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B.而蔽山东之诸侯 C.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本文和苏轼的《六国论》都是史论,本意都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 B.对秦国而言,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进攻山东的交通要道。 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此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 D.本文采取了对比的论证的方法,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增强了文章的论辨的力量。 三、(23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课文,补出下面各句中空缺处的语句。(14分,每空1分) ①青青子衿, 。 ,沉吟至今。 ②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明月松间照, 。 ,莲动下渔舟。 ④映阶碧草自春色, 。 ⑤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 。 ⑦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⑧人生如梦, 。 ⑨楼船夜雪瓜洲渡, 。 ⑩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尽吾志也而不能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四、诗歌鉴赏(6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放言之三 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②。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诗歌表示自己的心情。②钻龟,古代用龟甲占卜吉凶;祝蓍(shī),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取蓍草的茎以卜吉凶。 诗歌中的颔联(第二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阐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痛哭和珍(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 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的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