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三单元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革灭殆尽(dài)褒禅(chán)彭蠡(lí)钟磬(qìnɡ)
    B.弊在赂秦(luò)昏惑(huò)鹳鹤(ɡuàn)瑰怪(ɡuī)
    C.思厥先祖父(jué)慧褒(bāo)莫夜(mù)音谬(miào)
    D.不得下咽(yàn)庐冢(zhōnɡ)磐石(pán)铿然(kēnɡ)
    解析:B项“赂”应读“lù”;C项“谬”应读“miù”;D项“冢”应读“zhǒnɡ”。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⑥B.①⑤⑦C.②③⑤D.①③⑥
    解析:①至于:到……。②故事:旧例。④从事:泛指一般官属。⑤智力:智慧与力量。⑦祖父:祖辈父辈。⑧其实:它实际。
    答案:D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B.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C.抑本其成败之迹(原本)
    D.微风鼓浪(振动)
    解析:C项“本”应为“考究原因”。
    答案: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B.不出,火且尽(而且)
    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解析:B项“且”应为“将近”。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B.先破秦入咸阳王之
    C.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负而前驱,及凯旋纳之
    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前”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D
    6.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古之人不余欺也
    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贞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③。”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④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节录《新唐书•戴胄传》)
    注:①干局:才干气度。②簿最:公文簿册的总括提要。③刑:通“型”,典范、规范、规定。④取调:指被选荐者获取委任。
    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与无忌罪均均:相同。
    B.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当:判罪。
    C.陛下登杀之登:立即。
    D.矜其贫矜:怜悯,同情。
    解析:B.当:应当、应该。
    答案:B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感悟,从其言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大理,人命所系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解析:A.其: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还是。B.而:人称代词,你/连词,却。C.所:助词,同后面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的”。D.以:介词,由于/介词,用。
    答案:C
    9.以下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律,劝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面对太宗的责难,他据理力争,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解析:A.戴胄是反驳封德彝的判决,非犯颜直谏,亦无固请太宗复议。B.太宗曰:“朕安得阿亲戚!”表明太宗无姑息无忌情况。D.非“于法无据”,而是“不可谓刑”。
    答案:C
    10.下面是对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所坚持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事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度的明君风范。
    D.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对戴胄的高度信任,歌颂了唐太宗勇于纳谏、屈己重法的美德。
    解析:B.“民主思想”,拔高了人物,且概括不全。C、D两项弄错了原文的重心。
    答案:A
    第Ⅱ卷(共70分)
    三、(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2)既属臣,敢亏法乎?
    答案:(1)如果只是处罚长孙无忌,却处死监门校尉,(这样判决)不能说是符合法律规定。(2)既然已经移交给我处理,我敢破坏法律吗?(“属”通“嘱”,托付,请托。亏:毁坏。)
    四、(8分,每小题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答案:(1)幽静 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安定生活时的愉悦闲适
    (2)略(应从运用两句诗所起到的两种不同表达效果来分辨,能自圆其说则可。)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泰山不让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2)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答案:(1)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五、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元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赈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广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