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江西省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映山红》、《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首脍炙人口、历史弥新的红色经典歌曲,在革
    命摇篮井冈山再一次唱响;一段段激昂悠扬的旋律在巍巍井冈回荡,把人们又一次带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始于2006年的大型娱乐节目“中国红歌会”,以其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将经典与时尚、历史与现实、英雄主义的激情和情感的愉悦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道精神大餐。
    2007年,江西电视台正式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举办中国红歌会,并获得批准。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江西电视台再次把红歌会舞台搭上了井冈山,并从8月起在全国设立了湘赣鄂、云贵川、晋冀鲁豫、陕甘宁、北京五大赛区。各地报名参赛者达1万多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
    当一位两岁半的孩童被妈妈抱着在话筒前,用不太清晰的口齿唱起了《小军号》;当一群平均年龄68岁的老人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井冈山茨坪红歌会现场,神采飞扬地唱起《解放区的天》……电视机前的观众体会的,不是演唱者唱技的稚嫩和粗糙,而是歌声中透出的热爱和真情。
    进入今年红歌会决赛的三名选手分别是曲措、白马人组合、黄训国。
    一直离乡在外的曲措泛着泪花演唱了《烛光里的妈妈》,黄训国发自内心地讴歌《父亲》,白马人组合以一首《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向陪伴他们一路走来的老师致谢。全场观众无不被那感人至深的歌声与真情所打动,一个个眼含热泪。
    老艺术家阎肃是红歌会的多场评委。他说:“我当过许多歌唱比赛的评委,但说实话,在这次活动上,我真的被感动了!”
    红歌可以催生一种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复活,让一个民族复兴。
    为什么在上世纪50年代打下过美国侦察机的老兵也要在舞台上放歌?
    为什么歌者和听众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为什么一个人歌唱竟引来万人合鸣?
    红歌之所以让人感动,首先是“歌红”。
    红色歌曲传递了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对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
    其次是“会红”。
    红歌会以群众娱乐的节目形式吸引着大众,把比赛变成了参与的快乐歌唱形式,从而唤起了百姓的热情,吸引了大众的参与。
    红歌会总导演廖苏斌说,红歌会的成功,让我们有众多的意料不到:意料不到红歌也这样叫好又叫座;意料不到红歌让这么多人感动……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红歌会的“粉丝”当中,竟有这么多的年轻人。
    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到“红歌现象”时认为,红歌会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模式,但在内容上却避免了肤浅和低俗,转而引领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主旋律。红歌会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红歌的认识,在重唱经典歌曲的同时,节目组创人员从舞台的布景、乐队的伴奏、歌曲的伴舞以及电视的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使得红歌由“过时”成为时尚,以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形式出现,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带给人感动。
    随着红歌与红歌会日渐红火,昔日的红歌精神再一次被点燃。
    “物质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红色精神似乎在一点点流失。”网民在网上对红歌会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荧屏上的某些缺失。
    在全社会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之际,红歌会收获的感动,无疑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标杆。(新华社南昌2007年10月28日电,有删节)
    24.文章开头一段属于新闻文体中的导语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25.文章用较多的文字介绍了人们参加红歌会的盛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26.“红歌会”彰显了怎样的时代精神?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期望?(6分)
    2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红歌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以怎样的启示。(4分) 六.语言应用题(10分)
    19.根据下面这则新闻撰写一幅对联,鲜明地表达你的赞美与憎恶,每句不少于7个字(包括标点符号)(3分)
    新华网湖北荆州 10月24日下午,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沙市宝塔湾勇救两名落水少年,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英勇献身。在打捞大学生遗体过程中,八凌打捞公司老板陈波现场收取了3.6万元打捞费用,并额外向学校索要300元购买烟和矿泉水。
    20。为下面这首律诗《村竹》排序:(3分)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排序: ①
    21、下面是某同学在习作中的片段,请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2月肆虐在南方大地的雪灾,冻裂了祖国大地,隔断了无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归途。一颗颗期盼回家团聚的炽热之心被暴风雪无情地扼杀。大雪复盖着这个喜气洋洋的大地,让本是热闹非凡的大街小巷变得荒凉、冷清。
    ……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一个可以让全国人民刻骨名心的时刻。四川汶川大地震,憾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有多少人因地震留离失所,有多少人因地震家破人亡,有多少人因地震失去生命。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没有丧失信心,因为我们团结在一起,众志成诚保卫祖国大家园。
    错别字:① ② ③ ④ ⑤
    注音:肆虐 炽热 汶川
    七.名著阅读(5分)
    22.阅读《家》第四十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他这样想着,前面的幻景迷了他的眼睛,使他再没有时间去悲惜被他抛在后面的过去十八年的生活了。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请列举小说中与他叛逆者形象有关的五点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八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灵的灯
    在寂静中光明
    在热闹中熄灭
    ——冰心《繁星》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诗句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B徇私(xùn) C刹那“chà” D剽piāo)
    2、C(A“原气大伤”应为“元气大伤”B“旁证博引”应为“旁征博引”“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D辩-辨))
    3.B
    4、C(A项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此处属望文生义;B项 “长此以往”是对未来而言的,长期这样下去;D项“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5 A.. (B逻辑顺序颠倒,将“不仅”、“也”两句的内容互换 C. “近”后应接确数D增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
    6.D(此项整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也能对地球环境施加不可逆转的影响”没有根据)
    7.B(从第四段来看,克鲁岑已夺得1995年诺贝尔奖,其成果已被科学家认可)
    8.C(从第六段看是德国科学家的看法,而科学或许正是在人们认为不可能的时候开始的。“失去了研究的前景”说法武断)
    9. D(3分。处:隐居)
    10. C(3分)
    11. C(3分。“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12. ① 只和幼子挑着担子过海,建造茅竹之屋(或“修建茅竹之屋”、“用茅竹建屋”)居住(或“居住在那里”)。(3分。“负担”“葺茅竹”“居”三个得分点)
    ② 这就是深深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行为的原因啊。(4分。“此所以”“晚节”“师范”“万一”四个得分点)
    ③ 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或“与日俱进”),(才思)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3分。“斥”“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三个得分点)
    注意:以上翻译见得分点给分,整句语句欠通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居海南,将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挑着担子过海,建造茅竹之屋居住。每天吃的是番薯芋类,心中不存在住华屋享玉食的念头。他平生没有嗜好,不过是把读图书史册当作游园林,把写文章当作吹奏乐器,到此时也都放弃了,只是喜欢作诗,所作的诗歌内容精妙深刻,形式华丽美妙,看不到老年人的衰老疲惫之气。
    这时我也贬到了海康,子瞻来信告诉我说:“古代诗人,有摹拟古人的诗作,没有追和古人的。追和古人是从我开始的。我对于诗人没有特别爱好的,只好陶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其实丰腴,从曹植、刘琨、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以来,都不如他。我前后共追和了他一百几十首诗,写到那得意处,自认为不比陶渊明差多少,现在将要把这些诗收集起来一并编录成书,用来留给后来君子。你替我记下这事。
    但我对于陶渊明,难道是只爱他的诗吗?对他的为人,我实在有些感想。陶渊明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陶俨等人:‘我自幼穷苦,每因家贫,四处奔波,我性情刚直才智拙笨,与周围多有抵触。自己替自己考虑,必定会给你们留下世俗的祸患,我勤勉了一生而今去世,使你们年幼却要遭受饥寒。’渊明这些话,恐怕是实录啊。我如今真是有这样的毛病,但自己没有及早发现。半生做官,触犯世人,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
    唉,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整衣戴冠拜见乡里小儿。但子瞻作官三十几年,被狱吏困辱,却始终不能悔改以致陷此大难之中,竟想在晚年将精神寄于渊明,这谁能相信呢?虽然如此,子瞻为官,他的去就进退还是可以考察的,后世君子,必有能加以正确评判的。孔子说:“传述古籍而不随便创作,相信而且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把自己与老彭相比。”孟子说:“曾子与子思两人所走的道路是相同的。”小小的行迹,是不足用以议论读书人的啊。
    我小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后学有所成,先父让我向他学习。子瞻曾说我的诗有古人之风,他自以为不如我,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才思)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他的诗比李白、杜甫还好,可与陶渊明相比。我虽急奔追随他,却常落在他后面。他和渊明的诗,我能赶上的,也不过一二首啊。
    丁丑年十二月序于海康城南东斋。
    13.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得。“思想感情”2分,“依据”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4.1.北京语音 2.声调 3.近体诗 4.会意 形声5。隶书
    6樯橹灰飞烟灭 7。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甲
    15.①上地铁,黑人女士给予放行。②去餐馆蹭饭,餐馆小伙子表示理解。③坐巴士车,卖艺老者掏钱资助。④乘计程车,锡克司机表现出理解同情。⑤向邻居借钱,吃了闭门羹。(答出任意四项即可)
    16.①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阑,耐人寻味。②引出邻居和其他陌生人的对比,丰富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能答出情节设置及对比后法的使用并简述其作用即可)
    17.“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这一主题揭示了美国侨居者的真实感受,反映了下层人
    民心心相知以及美国本土人对侨居者的排斥与冷漠的社会现实。
    18.参考:(1)卖艺的瞎眼老者。他与“我”素不相识,但当巴士司机要我下车,口出不逊,“我”陷入尴尬之时,能够不讲条件地给予帮助,反映了这位老者对“赤贫”的真正的理解,了折射出美国下层人民饱尝生活艰辛后的心理情感趋向。(2)计程车锡克司机。他与“我”素不相识,但对于“我”的尴尬却能够表现出理解和宽容,对于“我”近似谎言的实话,表现出了“静静的一笑”,可见,锡克司机作为一个侨居美国的下层人民对赤贫的感受和理解是多么的深刻啊。(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能将人物准确定位,与主题吻合即可)
    乙
    15.(4分)主要作用是:锁定了红歌会的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2分)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1分)先声夺人,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4分)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红歌会盛况,(1分)更深刻理解人们在今天渴望红色精神的迫切心情,(1分)突出红歌会引发的轰动效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分)
    17.(6分)红歌会彰显了一种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时代精神。(3分)红歌会表达了人们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创新精神的肯定。(3分)
    18.(4分)答案提示:曾经为时代发展起过推动作用的艺术作品不会过时,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它们的继承,(2分)在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有赖于其形式上的创新。(2分)(言之成理即可) 19.无良老板,见利忘义德何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