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 C.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便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别人(有非分之想);船有时可正常航行,有时会翻覆,(帝王)不可不慎啊! 17.选出对这节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文章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C.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批判现实,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四、(13分,21小题3分,22小题4分,其余小题各2分) 阅读桐城派作家刘开的《问说》(节选),完成18~22题。 君子好学必好问,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8.作者分析说,(1)人们不“好问”的原因是: (2)也有人“潜心专力”,作者仍然进行了否定,这是因为作者认为: 19.文中说:“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韩愈的《师说》中与此意思相近的句子是什么?请默写出来。 20.本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写出两种。 21.本文言简意明,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 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2)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五、(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聂绀弩的《论拍马》(有删节),完成23—26题。 有一种会做官的人,到上司那里去的时候,常常是准备好了上、中、下三种书面的对策的。 忘记了是商鞅还是范雎说秦王,曾先说尧舜之道,再说汤武之道,两者都说不进去,才改说桓文之道。如今的老爷们可不这么麻烦,先窥探一下上司的口气,完全不谈那隔得较远的两策,只献出和上司意见相近的一策,使上司以为你只有一策,这一策又和自己的如此的“英雄所见”,而大加激赏。西装、中山装,都口袋多,很便于策士;记好:上策放在左边上面口袋里,中策放在右边下面口袋里,下策常常是被采纳的,尤其要记清楚,里面左边的口袋!这样才不会临时手忙脚乱,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西装、中山装的样式,都是来路货,莫非外国的老爷们也这样办?发明这种衣服式样的莫非就是策士自己? 有策而又献得上,当然是一些优秀而又幸运的人物。但官场中,大多数却是根本无策或有而不上去的。平凡的老爷们用什么在官场里混,而且混得很不错,不幸的老爷们又怎样变得幸运了的呢?庄子曰:“盗亦有道。”准此以推,当然官亦有法。孔子曰:“事君敬礼,民以为谄也!”说穿了简单得很,就是那个“谄”字,今语谓之拍马屁!有策的人用三策拍马屁,无策的人就少不了设法打洞,用别种方法拍马屁。 拍马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空口说白话地喊几声“万岁”或“伟大的主上”就算得了数的;除了有聪明才智会窥探“上头”的意向,还非要有具体表现不可;而那表现有时简直非常血腥,和你的骨肉相连,肢体相连,人性人格相连。不能牺牲这些,就不算真正拍了马屁,也就未必能真正得到“知遇”!历史上有会拍马屁的人,都是些毅然决然的大勇者;易牙蒸儿子给主子吃,乐羊子自己吃儿子的肉羹,吴起杀妻,吕不韦用妻妾施美人计,竖刁阉割自己,弥子瑕、董贤化男为女,以妾妇之道事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些英雄豪杰,岂不知父子之恩,夫妇之爱,人性人格之可尊可贵?无奈要顾全这些,就没有人给官做,纵有也做不久,做不大;在官言官,也就不得不如此了! 23.从文中第1、2段中可知,古今献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24.文中第3段引用庄子和孔子的话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5.文末“在官言官,也就不得不如此了”中的“如此”指什么而言的?其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 26.就本文所说,“会做官的人”是怎样的一种人?你认为“做官”和“做人”有什么关系? 六、(10分,每空1分) 27.根据提示,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 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师者,______________。 (《师说》) (4)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5)《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兰亭集序》)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8)请写出《过秦论》一文中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七、作文(60分) 《吕氏春秋•慎小》篇中说,千里大堤,因为一个小小的蚁穴,而酿成“漂邑杀人”的灾难;高耸的烟突,因为飘出一粒小小的火星,而酿成“焚宫烧积”的惨剧;勇敢的将军,因为发布一条错误的军令,而招致“军破身死”的惨败;英明的国王,因为错说一句话、而给国家给自己带来“国残名辱”的后果。人的性情往往不会被一座大山阻挡却被路途上一块小小的石头绊例。 28.请以“小与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西北师大附中2010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24分,每小题3分) 1.B 2.A(B.游目骋怀 残羹冷炙 C.崇山峻岭 礼尚往来 D.针砭时弊 想像诡奇)3.D 4.B 5.B(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了严重的后果。拍手称快;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称人心意。功败垂成:事业在即将成功时遭到失败。)6.C 7.B 8.C(《杜樊川文集》) 二、(12分,每小题3分) 9.D 10.A 11.B 12.C 三、(15分,每小题3分) 13.C 14.C 15.B 16.D 17.D 四、(13分,21小题3分,22小题4分,其余小题各2分) 18.(1)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2)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用自己的话表述,大意对亦可) 1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举例,讲道理,正反对比。(答出两个方面即可给满分) 21.要虚心学习,向各种人学习。 22.(1)孔文子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贤能(或:道德学问高)。 (2)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五、(16分,每小题4分) 23.主要区别是:古代是准备好三策的;现今直接为了来迎合主子。 24.庄子:要得出“官亦有法”的结论;孔子:引出拍马屁之语。 25.“如此”指为了做官而不得不丢失“父子之恩,夫妇之爱,人性人格”或“骨肉,肢体,人性人格”。含义:作者用如此话语,意在讥讽为了做官而不惜牺牲自己人格人性的奴才们丑恶卑鄙的嘴脸和龌龊的灵魂。(意思对即可) 26.本文中“会做官的人”指善于拍马逢迎、牺牲人格的人。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需注意思想的积极性。 六、(10分,每空1分) 27.(1)知来者之可追(2)木欣欣以为荣(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非秦也:族秦者秦也。(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亦足以畅叙幽情(7)所以游目骋怀(8)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