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语文) 一、(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拓(tà)本 菲(fēi)薄 笑靥(yè) 溯(sù)流而上 B.戏谑(nüè) 债券(quàn) 怆(chuàng)然 掎(jǐ)角之势 C.委蛇(yí) 蓊(wěng)郁 狡黠(xiá) 不足齿数(shǔ) D.踯躅 (chú) 忖(cǔn)度 纨绔(kù) 敛声屏(bǐng)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 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 。 A、审定 擅自 寥廓 B、审订 私自 寥廓 C、审定 擅自 辽阔 D、审订 私自 辽阔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 无所不为 。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安土重迁 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 淋漓尽致 。 D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 不耻下问 ,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在天津举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论坛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之路。 C.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D.2008年5月24日,在汶川映秀镇的废墟上,中国总理,站在那里,站在地震的废墟之上,举行了一次特别记者招待会,进行了一次特别外宾接待活动。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则属套曲。 C.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尤以章回体长篇小说光辉夺目。继元明两代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后,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长篇小说名著,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顶峰,让后世学者对它们产生了无穷的兴趣。 D.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从1918年起,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药》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6分,每小题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8、 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和: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繆:缭,盘绕 9、 下列各组中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凌万顷之茫然/何为其然也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写月夜泛舟的欢乐心情;再写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B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愁之情时,甘心消沉,不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 C苏轼的喜乐是历经苦难和折磨后的乐观、旷达。作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死亡也是回归自然,只有清风,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自然的恩赐。 D通篇紧紧围绕明月江水进行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中议论抒情,使文章富有情致和理趣,全文达到了情、景、理的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三、(14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阅读《声声慢》,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四小题)(4分) (1)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3)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4)吾尝跂而望矣, 。 (《荀子•劝学》)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6) ,二三其德。 (《诗经•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