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作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的《尔雅》一书中,就已有茶叶的记载。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了世界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世界各地的栽茶技艺、制茶技术、饮茶习惯等都源于我国。现在,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全世界饮茶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人民不但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种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最多,称为完全发酵茶,如产于安徽省祁门的“祁红”。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青茶为半发酵茶,白茶为微发酵茶,黄茶和黑茶为后发酵茶。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新制成的茶叶中含有4%的咖啡碱,以及茶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其中茶单宁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有杀菌之功效。茶叶中的钾、磷、钙等元素,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贫血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选自李鹏翔《三大植物饮料》,有删改) 21.下列对咖啡或茶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栽种历史。 B.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 C.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的高价值特种经济植物,它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 D.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有密切联系,根据不同的发酵类型,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六大类。 22.下列对“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和“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这两句话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3分) A.咖啡含有香精油、咖啡醇和1%—2%的咖啡碱,其价格十分昂贵,茶含有咖啡碱,还有茶单宁、维生素和芳香油等,是一种保健饮料。 B.咖啡和茶都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重要饮料,二者分别是埃塞俄比亚人和中国人对世界饮料的重大贡献。 C.咖啡是黑色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D.这两句话用“黑色金子”比喻咖啡,而用“绿色保健饮料”指代茶,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2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和咖啡两者都是人类的重要饮料,对人的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最好饮茶,不要喝咖啡。 B.人类喝茶的历史比喝咖啡的历史短得多,现在茶叶的年消费量约为咖啡的三分之一,但世界上饮茶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0%。 C.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搏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D.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栽茶技艺、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茶叶品种的国家。 2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白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状况接近“碧螺春”,而和“祁红”有较大区别。 B.茶被称为自然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C.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维生素含量成正比,发酵程度越低,维生素含量越少。 D.咖啡和茶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在我国广泛地种植。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8分)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①。沙上并禽②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后期:日后的约会。记省:记得清楚。 ②并禽: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25.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6.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5分) 命题:高一语文备课组 校对:华琴 审阅:潘素兰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C 2.C(“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妄自尊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 3. C(“无所不至”强调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含贬义。) 4.A(B.搭配不当,“壮举”不能成为人物。 C. 不合逻辑,“至少”与“以上”重复。D. 成分残缺,应在“东方文化”后面加上“气息”,在“对”前面加上“世人”。) 5.⑤②④①③ 6.参考答案:“防人之心不可无”,诚然这是人们吃了亏之后的反应,但施恩不图报的爱心行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蔚然成风。让大家都来拆除自己心中的自我封闭的厚障。(观点鲜明1分,见解独到1分,语言流畅1分) 7.例:青春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也是一只高飞在天的小鸟。 青春是夜空中闪亮的星星,是花园中初绽的花蕾,也是一株充满绿意的小草。(3分内容符合要求,文意连贯,比喻恰当即可) 8.①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②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③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④历职郎署 不矜名节 9. D(通“佚”,散失) 10.C(A的人,组词 B却,连词 D在,介词) 11.B(据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B项中“不以为辱”不符合文意。) 12.①这些人都是心意有抑郁闷结之处,理想不得实现,所以才追述过去的事,而寄希望于未来的人。(3分) ②也是想用来弄清自然和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至今的变化,而成为一家之言。(3分) 13.反复申述“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每点1分,共2分) 14.这种行为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体现了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体现了孔子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共4分。若否定孔子的这种精神的答案酌情给分) 15. 初来城里时,焦急等待,贪婪阅读;半年以后,讥诮冷笑,不屑一顾(2分,每点1分) 16.(1)对儿子的问候 (2)向儿子报平安 (3)叮嘱儿子好好做人 (4)盼望儿子能够回信(4分,每点1分) 17.(1)与上文对比,文卡的生活兴趣与文卡的母亲的生活兴趣对比,嘲讽了文卡“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文卡生活的宽裕与母亲的艰难对比;文卡对自己的慷慨与对母亲的吝啬对比。刻画出文卡的自私、冷漠。(2)为下文母亲的来信中飘落三卢布的情节蓄势,强调文卡对母亲的吝啬,更衬托出母亲的慷慨与伟大,凸显了作品的主题。(4分,每点2分) 18.(1)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 (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2分) (3)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钱给母亲的行为构成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2分) (以上三点,答上两点即可得满分) 19. 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亲的来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地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母亲”形象的作用;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卡。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母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而不是歌颂母爱。 (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四(40分) 20.分五等评分。 一等(40—36分):立意较深,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 二等(35—31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30—24分):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23—16分):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结构基本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完全离题,或感情不健康,或文理混乱,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构思新颖有创造,或语言生动有文采,或书写美观端正、卷面整洁,酌加2—3分。 ②错别字3个扣1分(重复不计)。 ③300字以上600字以下,降等给分。 2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项不正确,“根据不同的发酵类型,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六大类”与原文“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六大类”不符。原文的分类依据是“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而不是“不同的发酵类型。” 2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一是说它的颜色,二是比喻它的价值。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这个比喻强调茶营养丰富,对人体有益,C项对题干两句话理解全面而准确。其它几项理解不全面或不准确。A、B两项理解不全面,D项理解不准确,原文没有信息。 2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C项把“茶”和“咖啡”的作用混在一起。“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搏跳动”是咖啡的功效。“茶叶”除了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增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外,还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如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原文没有表现咖啡的保健作用。 2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能力。B项仅茶的颜色而推断出“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是妄加推断。A项与原文信息相符合。C项原文并没有说明茶叶发酵的程度和维生素含量的关系。D项“咖啡”是热带亚热带植物,在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南方地区可以引种,并非所有地区都可以引种。 25.上阕写“愁”,有对自然的春光已逝之愁,(1分)有对自己的年华老去之愁,(1分)有与友人的后会无期之愁。(1分)[评分标准:本题3分。伤春,伤老,伤离别,3个要点各1分。] 26.(示例)这首词写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情。(1分)“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破”“来”“弄”等词语,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2)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情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