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1.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6分) 答: 六、(12分) 22.学校邀请徐凡教授为文学社作报告,请你根据以下材料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大家作介绍。(4分) 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答: 23.九江琵琶亭的楹联,上联化用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灯残无焰影憧憧”“暗风吹雨入寒窗”句意,下联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意,请补出下联相关内容。(4分) 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 ,魂销 时。 2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寓意。(不超过20个字)(4分)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回答道:“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候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当有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落在树枝上的时候,树枝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鸽子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兴许只差一个人的力量,和平就会来临。” 答: 七、(60分) 25.阅读下面二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美神维纳斯的雕像双臂残失,许多艺术家想使她复原,但所有的方案都难尽其美。也就是说,如果维纳斯双臂健在,她就可能与其他女神雕像无异,甚至毫无特征。这不禁使人感叹;大自然给了你最出色的一样,就不肯给你另一样;甚至为了完美,它不惜给你制造一个缺憾。 这种情形也经常印证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中。 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歌喉象百灵鸟一样悦耳动听,可是她的弟弟却是个聋哑人。每当谈及此事,宋祖英就泪流满面,她真情地说:“如果我的弟弟会说话,我宁可自己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完美和缺憾总是常常与人生相伴。 请以“完美与缺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多角度分析问题。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综合试题 参考答案 1.D 2.B 3.A(“丁是丁,卯是卯”只能形容做事认真。“煮熟的鸭子飞了”比喻有把握到手的东西意外地失去了。) 4.C(A“使”前主语残缺 B句式杂糅 D“群山”与“鳞次栉比”搭配不当) 5.C(本段文字选自美国《独立宣言》) 6.B(“非也”的双引号可用可不用) 7.B(由第三段内容可知) 8.A(由第二段末句“从中分离出来……”第四段首句“脱胎而出”可知不是并列关系) 9.B(信息在第五段) 10.A(B项的推断过于片面。C项第四段“却在……发展”可知为错。D项第五段“追逐……明显”可知为错。) 11.C(“发”应讲作“抒发”) 12.B(两个“殆”均为副词“大概”。A项,前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为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前者为介词,相当于“因为”;后者为连词,相当于“来”。D项,前者为介词,表被动;后者为介词,“向”。) 13.D(②④句为“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⑥句是王文康公的赞叹) 14.C(“二百年无此作矣!”是说“二百年以来没有这样的作品”而不是说“二百年后不会出现”) 15.①怎么让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要点:奈何、老、穷者、徒)(4分) ②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要点:嗜、遽、类次、序)(4分) 16.①李煜②别时茫茫江浸月③杨柳岸晓风残月 ④《一剪梅》 ⑤波心荡⑥冷月无声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 ⑧山高月小 17.(1)月淡星疏,天刚黎明,那浣纱的村妇,就人影憧憧地来到河边。诗句中用“娉婷二字,得体、逼真地写出村妇们在劳动中的喜悦场景,描写了她们无忧无虑的神情。” (2)妈妈和其他村妇出门浣纱,孩子追到门口啼哭寻找。在这些“人影娉婷”的浣纱妇女中的妈妈,却听到了自己孩子的哭声,于是,她带着自然的微笑,背着大伙儿,溜回家照顾她的孩子去了。这“娉婷”的人群也许还没有发现呢。这是一个富于喜剧性的场景。整首诗不仅有画面美,而且还写出劳动妇女的心灵美。 18.(1)山野里弥漫着清新的空气 (2)妈妈关切地迎接我回家 (3)时令蔬菜,新鲜成熟 (4)享受野生的佳肴(丰盛的晚餐) (5)用鲜花装点温馨雅致的居室(享受梦乡的甜蜜)(3分) 19.比拟(1分)。赋予新年以生命,生动写出了新年喧闹与寒冷的特点,寄寓北方人的欢乐与辛酸(2分)。为下文铺叙故乡的温馨的情景和内心的惬意埋下伏笔(2分)。 20.作者叙写香港阳光炽热灼人、困倦难当的感受(2分),其作用是为了反衬作者对故乡寒冬飞雪的思念。(2分) 21.因为作者(1)在寒冷的新年里,感受到了故乡的热闹与温;(2)在大雪飘飞的季节,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的期盼与问候;(3)在大师作品备受冷落而让人心凉的时代,朋友寄来了心仪已久的大师的作品而感到亲切与满足;(4)在炒作肆虐的时修,却感受到大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激励与温暖。(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3点给满分) 22.转换要点:(1)徐凡后应加称呼,如“教授”“先生”等,不能介绍性别。(2)“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如“是”“研究专家”等。(3)“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 23.荻花瑟瑟 明月绕船(4分) 解析:此题的关键在“暗风吹雨”的对应结构 24.例一:坚持不懈的点滴积累方能出成果。 例二:量变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质变。 25.作文(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