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癖好(pǐ) 祓除(fú) 羞赧(nǎi) 隽永(juàn) B.垓心(gāi) 贫窭(jù) 迂讷(nè) 央浼(miǎn) C.赍发(jī) 赏赉(lài) 薄赆(jìn) 掎角(jǐ) D.裨将(pí) 泠然(líng) 决起(jué) 摈除(bì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援例 憨玩 敛声屏气 蘖根祸胎 B.亵渎 惫懒 放诞无礼 天理昭然 C.告诫 撕混 彩绣辉煌 碎琼乱玉 D.搠倒 亵渎 盛装丽服 胁肩谄笑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今至其家。 ②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 之处,只管说得。 ③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 之事。公子道:“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非千金不可。” A.何况 委屈 终身B.何况 委曲 终身C.况且 委曲 终生D.况且 委屈 终生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B.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 C.林冲就伏在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D.高尔基说,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鉴赏小说要寻味特定时代人物的思考、憎爱和追求。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会。 不经:不合常理 B.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C.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的钱财。 不合:不该 D.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态度:对事情采取的行动 6.为空缺处选择语句,最连贯自然的一组是( ) ①第二个削肩细腰,(a长挑身材b身材长挑),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②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a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b后面的正房大院就在厅后)。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 A.aa B.ab C.ba D.bb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清代曹雪芹创作、高鹗补续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B.《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是在流传的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 C.罗贯中,太原人,别号海湖散人,代表作品是《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他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D.《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编者冯梦龙,收录的是宋元明文人仿照“话本”创作的“拟话本”。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 B.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量体师、采购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C.去年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D.在演员道路上走了20年的张涵予大器晚成,终于获得29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二、(12分,每小题3分) 低碳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与此相对照,不少发达国家都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驶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驶1.8万公里。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 (节选自“百度百科”) 9.下列对“低碳经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经济”首先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 B.“低碳经济”也意味着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C.“低碳经济”需要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 D.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有三种,戒除“便利消费”、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和“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10.下列有关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主要途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戒除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B.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并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C.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必须完全戒除。 D.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 11.下列对“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要使戒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这样可以遏制白色污染。 B.还要让公众明白“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 C.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D.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并不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所以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 B.一些减肥群体在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会增排温室气体。 C.不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不过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就可以戒除“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D.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驶3000至5000公里,可是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驶1.8万公里,可见在中国使用私家车都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一种嗜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金圣叹先生传(有删减)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④,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⑥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释]①排:批驳。②权子母:指借贷生息,“子”为利息,“母”为本金。③鼎革:指明清易代。④分别见于《子罕》《先进》,颜渊感叹孔子伟大,育人有方,是“叹圣”;孔子赞叹曾点志向与自己一致,是“圣叹”。⑤金针: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与。⑥顾:岂,难道。 13.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示:显示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顾:考虑 C.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善:友好,亲善 D.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打发掉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适增守财奴名 ②适莽苍者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C.①至今学者称焉 ②置杯焉则胶 D.①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金圣叹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一组是 ①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④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⑤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⑥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圣叹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他非常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B.金圣叹所作的评论很多,他的著述多达十万多字,但是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是有价值的。 C.王斫山拿一千两银子给金圣叹,可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王斫山竟没当回事。足见王斫山为人侠义,也可看出金圣叹为人洒脱。 D.金圣叹死后,仿效他风格评论著作最出名的人有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受到人们的称赞,说明金圣叹的影响极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 四、(18分) 17.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其为点之流欤(3分) (2)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3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19.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6分) (1)纵一苇之所如, 。 , ; ,羽化而登仙。 民生在勤, 。《左传》 ,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2)无故寻愁觅恨, 。 ,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态生两靥之愁, 。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一22题。(18分) 文学是灯 ——东西文学的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 铁凝 有媒体让我举出青少年时期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两本文学作品,前提是只举两本。一本中国的,一本外国的。这要求有点苛刻,尤其对于写作的人。这是一个谁都怕说自己不深刻的时代。但最后我还是决定说实话。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鄙视知识、限制阅读的文化荒凉的时代。又因为出身的灰色,内心总有某种紧张和自卑。我自幼喜欢写日记,在那个年代紧张着自卑着也还坚持写着,只是那时的日记都是“忏悔体”了。当然,在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我们所能看到和听到的文艺作品更多的是愤怒、仇恨以及对个体的不屑。 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读到一部被家中大人偷着藏起来的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上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一时间我觉得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说连英雄也可以有卑下的情操,更何况我这样一个普通人呢。更重要的还有后面一句:“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正是这两句话震撼了我,让我偷着把我自己解放了那么一小点又肯定了那么一小点,并生出一种既鬼祟又昂扬的豪情,一种冲动,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所以我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个特殊年代,对我的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初次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这魅力照亮了我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同时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另一本中国文学,我选择了《聊斋志异》。在那个沉默、呆板和压抑的时代读《聊斋》,觉得书中的那些狐狸,她们那么活泼、聪慧、率真、勇敢而又娇憨,那么反常规。作者蒲松龄生活在同样也很压抑的中国清代,他却有那么神异、飞扬、趣味盎然的想像力,他的那些充满人间情味的狐仙鬼怪实在是比人更像人。《聊斋》里有一篇名叫《婴宁》的小说当时我读过不止一遍。在中国古代小说里,如果哭得最美的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笑得最美的就是狐仙婴宁。她打破了中国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甚至不会笑的约束和规矩,她是天生爱笑,笑起来便无法无天,率性自由,哪怕来到人间结婚拜堂时也可以笑得无法行礼……正是这样一些善良的狐狸洒脱而又明亮的性情,她们的悲喜交加的缠绵故事,为我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而有趣味,但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我要说,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学给我的恩泽和“打击”。这“打击”具有一种宝贵和难忘的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畅。 (责任编辑:admin) |